复发性多软骨炎

叶志中医生 发布于2019-10-11 08:58 阅读量7249

本文由叶志中原创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是一种少见的全身性多脏器病变,临床以软骨及其它结缩组织结构的复发性、广泛性、破坏性的炎性病变为特征,累及耳、眼、鼻等特殊感觉器官,喉-气管-支气管结构、关节和心血管系统等。

       一、病因、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不明,多数认为与与免疫异常、局部蛋白酶作用等因素有关。

       1.免疫紊乱:RPC患者有以下免疫学异常:①病灶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②血循环中可测出抗软骨抗体等多种抗体;③T细胞可在软骨蛋白多糖等刺激后释放出淋巴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6,这些因子可使软骨蛋白多糖降解,直接抑制软骨细胞葡糖胺聚糖的合成,从而阻碍软骨的形成;④病理活检发现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2.酶学异常:蛋白酶是软骨降解的介质。另外,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可刺激软骨细胞、多形白细胞使之释放蛋白酶以增强降解基质中炎症细胞酶的释放。同时,这些炎症因子也抑制抗蛋白酶活性因子而使蛋白酶活性增加,促发RPC。

       3.其他因素:RPC的发病还与组织相融性抗原有关,特别是HLA-DR4、B8、B12相关联。同时,结核、梅毒,斑疹伤寒、放线菌病、水痘、白喉、风疹的感染性疾病病程中可伴发局限性软骨炎,以喉、甲状软骨多见。过度饮酒、创伤、感染、变态反应也可诱发软骨炎症。

       二、临床表现

       RPC是全身性疾患,可累及多个系统及器官,男女发病率基本相等,无明显种族特异性及家族遗传倾向。年龄不等,新生儿至90岁老人均可患病,多在40~60岁发病。

       1.耳部病变表现:外耳受累最常见,约90%患者可表现一侧或两侧外耳突然疼痛、触痛。软骨部位呈斑块或弥散性分布的紫红色肿胀,长期、反复炎症可引起耳外形松弛变软、下垂。约50%患者可累及内耳病变,亦可累及中耳,表现为听力和/或前庭功能障碍。听力障碍的原因包括外耳道狭窄、中耳炎症、鼻咽部软骨炎引起的咽鼓管阻塞、内耳动脉或耳蜗分支血管炎引起的感觉神经异常。

       2.鼻部病变表现:患者发生鼻软骨炎,起病突然,鼻梁部位红、肿、疼痛、压痛、形成结节,数日可消退,反复发作可导致马鞍鼻畸形。炎症及畸形可导致鼻塞、发胀、鼻溢等一系列症状。

a617ak96935665208596.jpg

       3.眼部病变表现:病变可累及眼部,表现有巩膜炎、结膜炎、虹膜炎、角膜炎,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巩膜软化、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剥离、视神经炎、突眼和眼睑水肿,可影响视力,重者可失明。

       4.关节表现:大多数病人会发生关节病变,关节病变的典型表现为发作性、非对称性、非侵蚀性、非变形性关节炎,发作持续期一般数日至数周。肋软骨、胸骨柄及胸锁关节等亦可受累,重者可形成连枷胸。

       5.呼吸系统表现:70%的患者可累及喉、气管、支气管,为预后不良的指征。可表现有甲状软骨、气管前触痛、声音嘶哑、失声、干咳等,气道狭窄时表现有吸气性喘鸣和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重者气管塌陷、窒息,需气管切开。


00437051210411588.jpg

       6.血管表现:24%的病人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多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环受累扩张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大血管血栓形成,还可发生动脉瘤,血管炎,心脏传导系统,心内膜及心包受累等。

       7.其他表现:RPC还可累及皮肤粘膜,表现为口疮、自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网状青斑、荨麻疹、结节性红斑,脂膜炎和皮下结节。可发生新月形肾小球肾炎、肝损害和第二、第六、第七、第八对颅神经受损,偏瘫,小脑征,抽搐,器质性脑部综合征和痴呆等。

       8.合并症或疾病:约30%的RPC患者可与其他自身免疫病并存。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类型的血管炎,白塞病,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病等,此外尚可合并甲状腺疾患(如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恶性肿瘤,并存疾病多发生在RPC之前,但也可同时发生或在发病之后。

       三、实验室检查

       主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小板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低白蛋白血症、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低补体血症等。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阳性尿中酸性粘多糖含量可增加,抗I型胶元抗体约半数患者血清中可以检出,但缺乏特异性。

       四、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胸片显示有肺不张及肺炎。同时也能显示主动脉弓进行性扩大,升和降主动脉、耳廓、鼻、气管和喉有钙化。周围关节的X线显示关节旁的骨密度降低,偶有关节腔逐渐狭窄,但没有侵袭性破坏。脊柱一般正常,少数报告有严重的脊柱后凸、关节腔狭窄、腰椎和椎间盘有侵袭及融合改变。耻骨和骶髂关节有部分闭塞及不规则的侵袭。

       2.CT检查可发现气管和支气管树的狭窄程度及范围,可发现气管和支气管壁的增厚钙化、管腔狭窄变形及肿大的纵隔淋巴结。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受累的气道,可以显示气管支气管树的炎症、变形、塌陷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观察疾病的进程。

       五、日常护理


timg.jpg

       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充分睡眠,尽量穿柔软棉质衣服,减少化妆,用温水清洗皮肤,避免对皮肤刺激。在饮食方面,提倡科学均衡饮食,摄入含有足够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以增加机体抗疾病能力。

       六、预后

       临床病程可呈阵发性或隐匿性,亦可呈暴发性发作而迅速恶化,其病情严重程度不一。RPC确诊后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4%、55%。主要死因是感染、系统性血管炎、恶性肿瘤、气管萎陷及心血管合并症。鞍鼻畸形、系统性血管炎、贫血、气管受累为愈后不良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