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出现驼背、变矮?要小心骨质疏松了

叶志中医生 发布于2019-09-16 08:37 阅读量6971

本文由叶志中原创

       8月底,一位姓刘的风湿骨痛老年患者在门诊复诊的时候告知,5天前起床时出现腰背痛,在当地医院拍片检查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联想起患者半年前曾因外伤导致右腕关节骨折,仔细观察这位65岁的女患者,发现她和之前相比越来越驼背,再一询问身高也变矮了好几厘米,立即给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T=-3.9,属于重度骨质疏松。

       临床上经常见到很多老年患者驼背、变矮,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类情况,很多人不以为意,有时甚至是医务工作者也熟视无睹。那么,大家一起来了解下骨质疏松吧。

       一.骨质疏松是什么?

timg.gif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风湿性疾病,是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骨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OP的原因多种多样,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性腺功能减退症、甲亢等)、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或全身性疾病引起。常见的原发性OP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

       二.骨质疏松在临床上有什么表现呢?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

       2.身高变矮、驼背

2ed00002bd03232e3fe4.jpg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导致身高变矮和逐渐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

       3.骨折

       常因轻微活动、创伤、弯腰、负重、挤压或摔倒后发生骨折。多发部位为脊柱、髋部和前臂,其他部位亦可发生,如肋骨、盆骨、肱骨,甚至锁骨和胸骨等。脊柱压缩性骨折多见于绝经后OP病人,可单发或多发,有或无诱因,其突出表现为身材缩短;有时出现突发性腰痛,卧床而取被动体位。髋部骨折多在股骨颈部(股骨颈骨折),以老年性OP病人多见,通常与摔倒或挤压后发生。第一次骨折后,病人发生在此或反复骨折的概率明显增加。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在日常生活我们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1.均衡饮食

6-1G014100054300.jpg

       均衡饮食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基础。充足钙、低盐、适量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均衡饮食能提供关键的微量营养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常量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从而为骨提供基础材料和更新骨所需的能量。

       2.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必需条件。应避免酗酒、吸烟、过度饮用碳酸饮料和咖啡以及过度减肥或过度肥胖。

       3.规律的体力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重建,而且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及耐力,改善关节灵活性,改善步态和平衡能力,改善形体,减少跌倒和骨折的发生。运动的方式包括负重锻炼、抗阻力锻炼、姿势训练、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平衡锻炼和灵活性及关节活动度练习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

       四.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1.钙剂

       人体需要的钙主要靠外界摄入。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补充剂,包括碳酸钙、枸橼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等。

       2.维生素D

       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存在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老年人或者是肥胖者和肝、肾严重损害者等。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主要由接受日照后皮肤合成,极少量来自食物。所以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及时补充维生素D以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

       3.抗骨质疏松治疗

       中老年人出现骨痛,身高变矮,驼背等症状,要及时找风湿病专科医生诊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五.小结

       总之,对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是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十分重要的部分。临床上,常通过测量骨密度测试来判断是否具有骨质疏松,以峰值骨量下降-2.0时作为诊断标准,及时识别骨质疏松症及明确骨折和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发现高危人群,早期诊断;而积极采取相应非药物干预措施加以预防可以达到延缓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目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