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尿酸血症(uric acid)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或两种共同存在而引起的一种疾病。部分病人可发展为痛风,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肾和痛风石等临床症状。
一.病因
1.尿酸生成增多
食物引起的尿酸生成与食物中的尿酸含量成比例,富含嘌呤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肝脏、肾脏、凤尾鱼等。
2.尿酸排泄减少
尿酸约2/3通过肾脏排泄,其余1/3通过肠道、胆道等肾外途径排泄。约90%持续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存在肾脏处理尿酸的缺陷而表现为尿酸排泄减少。与非痛风病人相比,痛风病人尿酸排泄降低40%,而且痛风并尿酸排泄的血尿酸阈值高于非痛风病人。
二.临床表现
大多数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病人没有临床症状,常有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无症状期
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从血尿酸增高至状况出现的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有些可终身不出现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痛风的患病率增加,并与高尿酸血症的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关。
2.痛风性关节炎
中青年男性多见。常常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或踝、膝等关节。起病急骤,24小时内发展至高峰。初次发病常累及单个关节,持续数天至数周可完全自然缓解,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逐渐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关节炎发作间隙期缩短。
3.痛风石
首发症状出现未经治疗的病人,多年后约70%可出现痛风石,常出现与第一跖趾关节、耳廓、前臂伸面、指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痛风石可小如芝麻,大如鸡蛋或更大,受挤压后可破溃或形成瘘管,有白色豆腐渣样排出物。
4.肾脏病变
(1)痛风性肾病
起病隐匿,早期仅有间歇性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呈持续性,伴有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夜尿增多,晚期可发生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少数病人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或无尿,最初24小时尿酸排出增加。
(2)尿酸性肾石病
10%~25%的痛风病人肾有尿酸结石,呈泥沙样,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可发生肾绞痛、血尿。当结石引起梗阻时导致肾积水、肾盂肾炎、肾积脓或肾周围炎,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衰竭。感染可加速结石的增长和肾实质的损害。
5.眼部病变
肥胖痛风病人常反复发生睑缘炎,在眼睑皮下组织中发生痛风石。有的逐渐长大、破溃形成溃疡而使白色尿酸盐向外派出。部分病人可出现反复发作性结膜炎、角膜炎与巩膜炎。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时,常伴发虹膜睫状体炎。眼底视盘往往轻度充血,视网膜可发生渗出、水肿或渗出性视网膜脱落。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尿酸测定
正常嘌呤饮食情状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清尿酸水平: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
2.尿尿酸测定
为了区别尿酸生成增多还是尿酸排泄减少,可以测定尿酸排泄。每日尿液收集应在病人接受标准膳食(不包括酒精和已知将会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期间进行。
3.滑囊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
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针形尿酸盐结晶。
除了上述这些比较特征性的检查,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间也可引起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的升高;尿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尿液酸碱度,临床上可以用于参考是否需要碱化尿液或指导患者进食碱性食物等;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一个整体身体状态,对于指导患者饮食运动、选择哪些药物以及分析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日常生活注意
1.避免食用嘌呤较高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海产品、贝壳食物、肉类肉汁等;
2.戒烟,禁啤酒和白酒;
3.多吃碱性食物,促使尿酸排出,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坚果、海藻等;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5.多饮水,每日饮水至少2000ml,最好是3000ml,有助于尿酸的排泄;
6.控制体重,肥胖者应减轻体重,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7.避免突然受凉或剧烈运动,坚持适当规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