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关节炎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病变,是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主要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常受累的关节为膝关节、颈椎、腰椎、手和脚的小关节、髋关节。
临床表现:
1 疼痛 骨关节炎一般发展比较缓慢,疾病早期可在关节活动较多时出现局部关节疼痛、胀痛、不适,经休息后可以缓解。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即可出现症状,尤其夜间痛明显,导致活动受限。
2 晨僵 无晨僵或晨僵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30分钟。
3 无力 可突然出现或消失 行走时失平衡,下楼、下蹲困难
4 骨性凸出物 手、趾关节和膝关节可以触及骨凸出物
5 骨反响(摩擦感) 关节活动时有骨性弹响 运动时没有摩擦感 通常仅仅提示有滑膜增厚 运动时产生抵抗感和骨性弹响,提示可能与关节软骨损伤有关。
6 并发症 进行性固定畸形或完全失去运动是关节炎性病变后的常见并发症,关节面不稳定久而久之可发展成固定畸形和骨赘形成,进一步限制了关节运动,导致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