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配合医生防治类风湿关节炎

叶志中医生 发布于2018-07-30 15:31 阅读量8052

本文由叶志中原创

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多关节痛和肿胀、晨僵、不适和疲劳为特征。如果不进行治疗或防治不当,大多数患者在10-20年内关节会变形甚至残疾。近年来,现代医学风湿病学科的飞速发展使RA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只要能早期诊断、抓紧时机给予积极正确的综合治疗,就可使病情好转、缓解或稳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RA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疾病可以影响任何年龄的人,包括婴儿和老年人,但40-50岁的女性中更为常见。目前RA的病因仍未清楚,目前研究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背景、易感性及暴露于未知的环境因素中有关。


该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特征性的早期临床表现是双手的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的对称性关节炎。僵硬、发热、压痛和疼痛相关的肿胀这些症状一般上午较为严重。大多数病人都有非特异性症状如疲乏、不适、低热和抑郁。未经治疗且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手指关节的屈曲过度和伸展过度(钮扣花畸形和天鹅颈畸形)和槌状趾指等,这些特征性的关节畸形是疾病晚期表现。另外RA还存在关节外表现:如类风湿结节,间质性肺病,肾脏受累,皮肤血管炎等。

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诊断RA呢,但有部分病人所有的实验结果可以是正常的。类风湿因子(RF)存在于70-80%的RA病人的血清中,但在病情早期或部份患者可能检测不到。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是RA更具特异性的标志,其特异性高达95%,且在临床RA发展前数年(和RF出现)即可被检出,更有助于诊断。另外还有抗角蛋白抗体(AKA)、抗RA33/RA36、抗核周因子抗体等也有类似作用。而且存在这类抗体预示着患者关节破坏会更严重,预后更差,更应早期规范治疗。

您需了解

RA虽然看似可怕,但大多数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临床上关节畸形发生率已大大减少,研究显示越早规范用药越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同时RA患者须进行功能锻炼,目的是通过活动关节,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即所谓"以动防残"。通过锻炼还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振奋精神,增强体质,促进早日康复。因此如何指导风湿病患者适当休息和进行必要的锻炼也是风湿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1、保持充足的夜间休息和白天规律的体息,但是不必整天卧床。

2、休息时保持腕关节和膝关节伸直,应睡硬垫子和薄枕头,被子宜轻。采取俯卧位至少1小时/每天,有助于伸展髋关节。

3、适度的运动不会“损伤”关节,应每天坚持运动至少1~2次,每个关节都应当得到全部范围的活动。扫除、散步、骑单车、游泳、温水浴等都是有益的活动。

4、病情非常严重时,需要别人帮助活动(被动活动)关节或肢体以防止肌肉萎缩。

5、患者和家属均需要有面对疾病冲击的心理准备,定期就诊,保持乐观、有信心和耐心的心理状态,不盲信、盲听广告宣传。

6、食物中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供给,多进食含钾丰富的萍果、新鲜蔬菜等是有益的。可能使部分病人症状加重的食物有:咖啡、浓茶、红色肉类、谷类、菠菜、柑桔类的水果等。

7、活动期应住院或每周复诊,非活动期每1-3个月复一次。

8、固定一个风湿专科医生规律治疗,切忌不规则用药和轻信江湖医生偏方或者秘方能根治类风湿的谎言,否则既无效,又失去治疗时机。

很多人说,某某在哪里看风湿病了,吃了什么偏方就好了,我能用祖传秘方来治疗吗?其实这是不可靠的。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完全明确,所以疾病治愈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有些患者因为长期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反复不稳定,以及长时服药的困扰和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容易造成对现行治疗方法的失望和不信任,从而开始寻找所谓“祖传秘方”。应当客观地说,并非所有的祖传秘方都无用处,但当下市面上流传的所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祖传秘方却大多不可信。

某些游医打着“根治风湿病”的祖传秘方的幌子,欺骗患者。风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多为长期、慢性病,患者很受折磨,因此极易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而目前市面上偏方、秘方满天飞,宣称自己药到病除,常常有患者愿意去尝试。但是,这些未经验证的秘方根本无法科学地判定,尤其是很多偏方药物中为了迅速达到效果而添加了激素,或者比较老的消炎止痛药,其结果是短期缓解了疼痛,却掩盖了真实的病情,没有治好病反而延误了病情。

所以,风湿病患者切勿有病乱投医,应做到以下:

1.明确诊断后尽量到正规风湿科寻求风湿专科医生诊治。

2.对自己的病情有彻底的了解,相信科学,坚定康复信念,积极配合治疗。更好控制类风湿关节炎,让我们共同努力。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