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早期及轻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可以表现为阴性。不过在90%的RA患者中RF表现为阳性。虽然不能仅凭RF阳性来诊断RA,但RF却是ACR修订的RA分类标准之一。RF阳性还有助于判断预后,高滴度的RF多提示患者病情严重、关节易发生侵蚀破坏、常伴有关节外的临床表现及较高的致残率。由于RF滴度的变化并不因治疗而很快降低,因此当发现RF滴度很高时,并没有必要在治疗后很快就进行复查。RF还常见于一些SLE患者及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患者,常常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
RF的假阳性结果同样降低了其诊断的特异性。在患者70岁或80岁前,RF的阳性率及滴度常随年龄而增加。在许多其它疾病中,RF也可以阳性,例如在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骨髓炎及慢性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时(详见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