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王固新医生 发布于2019-11-20 11:07 阅读量7267

本文由王固新原创

1.简介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为前列腺过度增殖为主的良性病变。也是老年男性慢性进展性疾病。如果症状较轻,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随诊观察即可。如果患者的症状为轻、中度,可以采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非那雄胺、多沙唑嗪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病人的症状,若服药以后症状没有改善,甚至症状越来越重,可以考虑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是一些微创手术。

2.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公认高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的二个主要因素,两者缺一不可。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在45岁以后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多在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此外受性激素的调控、前列腺间质细胞、腺体上皮和基质的相互影响,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睾酮、双氢睾酮以及雌激素的改变和失去平衡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因素。吸烟、肥胖及酗酒、遗传、人种、地理环境对于前列腺增生也有关系。

3.症状  尿频为最早表现,首先为夜间尿频,随后白天也出现尿频。后期膀胱逼尿肌失代偿后剩余尿增多,膀胱有效容量减少,也使尿频更加严重。进行性排尿困难为该病的显著特点,表现为排尿起始延缓、尿线变细、射程缩短、尿后滴沥等。血尿,前列腺黏膜上毛细血管充血及小血管扩张,并受到膀胱充盈、收缩的牵拉而破裂出血。合并膀胱肿瘤时也会出现血尿。

4.检查  1、病史及体格检查  包括一般问诊、排尿日记 、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及生活质量(QOL)评分 、外生殖器检查、直肠指检(DRE)  2、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泌尿系超声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尿道膀胱镜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5.诊断与鉴别  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典型的进行性排尿困难是重要依据, 直肠指检可触及增大的前列腺,质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B超示前列腺体积增大、向膀胱内突出、膀胱壁增厚。排尿厚残余尿量增加。需与其他引起排尿困难的疾病相鉴别:如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癌等。

6. 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缓解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并发症发生;其总体目标是在控制药物副作用的同时,保持病人较高的生活质量。  1、等待观察  一般认为,IPSS≤7分的病人或虽然IPSS>7分但生活质量未受到明显影响的病人可采用等待观察。等待观察期间要进行病人教育,提供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相关知识。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和对于病人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用药的指导。并定期监测,一般等待观察开始后第6个月第一次监测,以后每年一次。  2、药物治疗  5α-还原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M受体阻滞剂  3、手术治疗 经尿道电切、激光等微创手术。

7. 并发症 急慢性尿潴留、泌尿道感染、肉眼血尿、膀胱结石、肾积水、肾功能不全、腹股沟疝等。

8. 饮食与护理 1、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者为佳,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少饮或戒酒以减少前列腺充血的机会。2、切忌长时间憋尿,以免损害逼尿肌功能。3、尽可能少骑自行车,减少对前列腺部位的压迫以免加重病情。4、及时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积极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5、对于性生活,既不纵欲,亦不禁欲,可据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定。

9.预防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进展性疾病,无法预防。但可通过饮食、护理、保持情绪稳定、保暖、治疗相关疾病等措施减缓病情的发展、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泌尿男科 王固新 主任医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