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脂溢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存在诸多错误认知。
这些误区往往导致大家延误治疗时机甚至使脱发问题愈发严重。
以下为大家带来科学的辟谣内容和真相解析,帮你走出脂溢性脱发的认知盲区。
误区1:脂溢性脱发是“头皮太油”导致的
错误观点
不少人坚信只要控制好头皮油脂分泌,就能轻松治愈脱发,于是频繁使用强力去油的洗发水,期望以此解决脱发问题。
真相
事实上,头皮出油增多仅仅是脂溢性脱发的伴随现象,并非导致脱发的根本原因。其根源主要在于遗传因素,以及雄激素(DHT)对毛囊的持续攻击,从而致使毛囊逐渐萎缩。过度清洁头皮会破坏头皮的天然屏障,进而引发头皮炎症,使得脱发问题雪上加霜。
误区2:“每天洗头会越掉越多”
错误观点
一些人因害怕洗头时脱发加重,而不敢正常洗头,认为洗头时掉落的头发意味着脱发情况恶化。
真相
其实,第一、洗头时脱落的头发大多已经进入休止期,属于正常的生理脱落范畴(正常情况下,每天会自然脱落50至100根头发),即便不洗头,这些头发也会在不久后自然掉落。另外重点是油脂过多易导致毛囊堵塞、炎症和头皮环境失衡,慢性炎症可能损伤毛囊功能,导致毛囊萎缩,加重脱发。保持正确且适度的清洁,能够有效减少毛囊堵塞,对于油性头皮的人群,建议每天或者隔一天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一次头发,这样更有利于头皮和毛囊的健康。
误区3:“生姜/醋擦头皮能生发”
错误观点
部分人盲目轻信一些民间偏方,试图通过用生姜、啤酒或醋擦拭头皮来刺激头发生长。
真相
研究表明,生姜中的6-姜酚和姜烯酚在高浓度时可能对毛囊生长起到抑制作用,而且擦拭过程中的摩擦还会进一步加剧毛囊的损伤,得不偿失。啤酒和醋无法改变雄激素(DHT)对毛囊的影响,不仅如此,它们还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等皮肤问题,给头皮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误区4:“防脱洗发水可以治疗脱发”
错误观点
许多人过度依赖那些宣称具有“防脱生发”功效的洗发水,期望仅通过使用这类洗发水就能解决脱发困扰。
真相
防脱洗发水的主要作用在于辅助清洁头皮(例如含有酮康唑成分的洗发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脂溢性皮炎),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逆转毛囊萎缩的进程。若要真正治疗脂溢性脱发,通常需要借助药物(如中草药、米诺地尔、非那雄胺等)或专业的医学手段,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误区5:“剃光头/多梳头能减少脱发”
错误观点
有人认为剃光头可以让头发变得更加浓密,还有人坚持每天梳头100次,希望以此促进头发生长、减少脱发。
真相
剃光头只是在视觉上掩盖了脱发的症状,实际上并不能对毛囊的健康状况产生实质性的改善作用。过度梳头,尤其是在头发湿润的状态下,很容易对脆弱的头发造成拉扯,导致头发断裂,从而加重脱发问题。
误区6:“女性不会得脂溢性脱发”
错误观点
普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只有男性才会患上雄激素性脱发,而女性出现脱发一定是由于贫血或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的。
真相
事实上,女性同样会因为遗传因素和雄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患上脂溢性脱发,这种情况在女性脱发案例中占比超过40%。只不过女性脂溢性脱发的表现相对较为隐蔽,通常表现为发缝逐渐变宽、头发整体稀疏等。
误区7:“治疗半年没效果,说明没用”
错误观点
有些人在使用药物治疗脂溢性脱发1至2个月后,见没有明显效果,便轻易放弃了治疗,认为这种治疗方法没有作用。
真相
脱发(尤其是雄激素性脱发、斑秃、休止期脱发等)通常是多因素导致的,因此单一疗法往往效果有限,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毛发生长周期长(3至6个月见效),需长期管理。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中途停药,很可能会导致脱发问题再次出现,之前的治疗也将功亏一篑。
误区8:“植发后一劳永逸”
错误观点
部分人认为植发后就无需再进行特殊护理,移植后的头发也永远不会脱落,从此摆脱了脱发的困扰。
真相
虽然移植的毛囊对雄激素(DHT)相对不敏感,但原生发仍然可能继续受到雄激素的影响而脱落,因此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来维持整体的头发状况。植发后,应尽量避免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行为会对毛囊造成损害,影响植发效果和头发的整体健康。
脂溢性脱发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需要科学管理的过程,我们必须摒弃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谣言和误区。如果发现自己有明显的脱发症状,建议尽早前往正规医院的皮肤脱发专科进行就诊,以便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有效控制和治疗脱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