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与治疗

魏志军医生 发布于2018-01-19 07:47 阅读量7756

本文由魏志军原创

肛肠疾病与腰骶椎间盘的关系超乎想象
腰骶椎间盘突出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损伤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4.遗传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5.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6.诱发因素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型及病理

从病理变化及CT、MRI表现,结合治疗方法可作以下分型。

1.膨隆型

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尚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2.突出型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常需手术治疗。

3.脱垂游离型

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此型不单可引起神经根症状,还容易导致马尾神经症状,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效。

4.Schmorl结节

髓核经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进入椎体松质骨内,一般仅有腰痛,无神经根症状,多不需要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

症状

1.腰痛

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3.马尾神经症状-腰骶神经功能障碍
这是重点,这是重点!这是重点!!

腹胀、腹痛、腰腿痛甚至不能行走等症状,以骶神经功能障碍为基础而发生的综合或单一病症,临床上极为常见。

以肛门直肠难以形容的肛门坠胀(痛),里急便频、难以形容的便不尽感,成人顽固性便秘,肛门潮湿,肛门部分失禁,肛门直肠的异物感、堵塞感、酸、熱、麻、甚至蚁行感,肛门及肛门直肠、会阴痛(阴囊、阴茎远端)为主要表现慢性病症。同时可合并尿频、尿痛、尿不尽、尿等待及性功能障碍。以肛门直肠、会阴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骶神经障碍是以腰、骶椎间盘突出、变性,骨退行性变、椎体滑脱,骶管囊肿、骶神经鞘占位,纤维织炎、椎体终板炎、肿瘤、损伤等压迫或刺激了骶神经所造成一系列病症!!临床医生对此认识严重不足。

由于本病涉及多个临床专业,多年来没有被广大临床医师所认识,加之教科书及所有的外科书不曾或少有提及,临床上误诊率极高。


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

1.腰椎X线平片

2.CT检查
:
3.磁共振(MRI)检查

4.其他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1.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

(1)绝对卧床休息 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2)牵引治疗 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理疗和推拿、按摩 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

(4)支持治疗  可尝试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

(5)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  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以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和粘连。


(6)中医中药:

《脉经》记载:“腰脊强痛,不得俯仰”。督脉属奇经,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全身阳气,也是五脏六腑气血所注的部位。

督脉受损,经脉闭阻,气血不通,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腰脊受损,则督脉经气不通,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人体六经长期亏损,日久伤及形质,久病入奇经八脉,督脉亏虚。我们应用奇经八脉辨证法,从督脉论治。风寒湿瘀为伏邪久病入络,伏于督脉,伏邪发作则转出少阳。腰椎正是督脉循行部位, 又与足厥阴肝经密切联系。补肾升督是从少阴,平木黄芩汤是伏邪转出少阳。结合腰突症病因病理变化、生化解剖特点,制定升督平木,活血通络法。

2.低温等离子、臭氧髓核成型术

        通过特殊器械在X线监视下进入椎间隙,将部分髓核绞碎吸出或气化,从而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达到缓解症状目的,适合于膨出或轻度突出的病人,不适合于合并侧隐窝狭窄或者已有明显突出的患者及髓核已脱入椎管内者。

3.微创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 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4.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③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④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⑤合并椎管狭窄者。


近年来,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腰背肌肉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