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车子达到一定里程后,4S店的师傅就会主动告诉你,油箱的油剩下一半时就要加油了,主要是让发动机油路和相关的运动部位都能得到油的浸泡和滋润,否则会导致发动机的老化和磨损;其实,人体也是一样,所有的正常功能活动,都是以营养物质为基础的,如气、血、精、津、阴、阳,而这些营养物质的产生又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
反之,如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就会导致失眠。
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其病因复杂,外邪、情志、病后、劳逸、饮食等均可致不寐。本病病位在心,总因心神失舍而成。但与肝(胆)、脾(胃)、肾有关。
王永炎、鲁兆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学》指出:失眠总属营卫失和,阴阳不交,心神失守,虚多实少之证。因饮食、火热、痰饮所致者为实,但实中有虚;因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扰所致者为虚……。
1.阴血虚,心神失养
心主血脉,藏神,《景岳全书·不寐》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神安则阳入于阴, 参与调节人的睡眠周期。心藏神是中医藏象学说的核心内容。《灵枢·营卫生会》曰: “血者,神气也”;“血气者,人之神”(《八正神明论》) ,说明 “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在五行属火。
血虚不养心,心不藏神,神魂失去静藏而躁动不宁则为不寐;或心火太亢不能温煦肾水,那么肾水将会不足而不能上济心火,则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不寐。
《难经·四十六难》中就明确提出了:“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指出年老患者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故而易发不寐。
当然,失眠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随着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交信息化这种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睡眠质量不佳、睡眠障碍等问题的诱发因素,青少年也概莫能外。
2.肝血不足,肝不藏魂,心神不安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故人卧血归于肝。”后世医家王冰注释道:“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肝藏魂,魂乃神之变,是神所化生,《灵枢·本神》说:“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肝藏血,肝血为阴,藏血量充足可养心神和涵养肝魂,阴阳各主其事,则阴阳调和、神魂安定。肝在五行属木。
肝血亏虚,或抑郁恼怒,肝郁化火,肝火上扰,而心神不宁;《温病条辨》云:“不寐之因甚多,有阴虚不受阳纳者,有阳亢不入阴者……有痰饮扰心者。”肝胆互为表里,《太平圣惠方·治胆虚不得睡方》记载“夫胆虚不得睡者,是五脏虚邪之气干淫于心。心有忧恚,伏气在胆,所以睡卧不安。心多惊惧,精神祛弱,盖心气忧伤,肝胆虚冷,致不得睡也”。
3.肾水亏虚,虚火上扰,心神不安
肾藏“先天之精”,生命之源,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在五行属水。肾藏有元阴、元阳,是机体各脏腑阴阳之本。
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过劳等耗伤肾精,水不济火,心肾不交,阴虚火旺,阳不入阴而不寐。
4.思虑伤脾,心脾两虚,心神失养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为神的物质基础。
《素问·逆调论》曰: “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胃不和则卧不安”。
脾在志为思虑,思虑太过则影响心神,脾气虚,气血生化不足,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而不寐。《景岳全书·不寐》曰: “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以致终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凡人以劳倦思虑过度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类证治裁·不寐》云: “思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
所以,你现在应该知道,中医治疗失眠,主要以补为主,特点是补五脏、补气血,使人体整个机能状态都得到增强,从而“心不扰者神不疲,神不疲则气不乱,气不乱则身泰延寿矣”(《保生要录·养神气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