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重症肌无力验案(1)

吴永刚医生 发布于2024-10-07 22:01 阅读量2189

本文由吴永刚原创

本文属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非医师切勿使用文中方剂。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科难治性疾病,确是中医治疗的有效病种,也是我多年来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中医科研的五大病种之一。故医案积累很多,今择一例既往重症肌无力的治验患者以飧同道。


 该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已经五年余。因该病每遇诱因易复发,为了观察其远期疗效,搁置今日才成文。


  彭XX,女,57岁,退休,深圳宝安。

  2008年12月8日  初诊。

 【现病史】该患自述身体一向健康,并无大病。10月21日晨起自觉头痛,感觉左眼睑抬不起来,如挂门帘。一周后就诊市眼科医院,排除眼科疾患。未针对性的用药,症状渐及性加重,有晨轻暮重现象,休息后缓解。经当地西医院神经科药物试验及相关检查(甲状腺、胸腺),确诊重症肌无力。给予溴吡斯的明60mg/次,日三次口服。患者因惧怕该药的依赖性而改投中医,延医于此。


 【刻诊】左眼睑下垂抬举不能月余。劳作后加剧,休息后缓解,“晨轻暮重”现象。平素时有泛酸、食后胃脘胀痛牵及后背,伴有周身汗出,晨起口苦。余则无所苦。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查:左眼睑下垂,眼裂小。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印诊: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医案】该患年届六旬,平素身体尚可。近一个月出现左眼睑下垂,其病位应在脾土。眼睑为中焦脾胃所属,上眼睑属脾,下眼睑属胃。劳作后加剧,并有“晨轻暮重”现象。当以脾气虚诊治。另,该患平素时有泛酸、食后胃脘胀痛,晨起口苦,此乃中土虚,土不覆火之征。治以补脾气,调中焦为要。方用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减。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生黄芪50  白术15  党参30  半夏15

       黄连10  当归20  柴胡10  千斤拔20

       防风10  白芍15  升麻10  炙甘草10  

       三剂水煎服

 2008年12月11日  二诊

 上方三剂后,胃泛酸、食后胃胀、晨起口苦缓,余症如前。上方黄连减至5克,生黄芪增至75克。五剂水煎服。

 2008年12月16日  三诊

 上方后左眼能少许睁开,食后胀等症已无大碍。上方减防风,风药虽可鼓舞脾胃之清阳,但毕竟是风燥之药,不可久服。易为枳壳5克、生黄芪增至100克。十剂水煎服。

 2008年12月31日  四诊

上方十剂后,左眼睑用力可有所抬举,眼裂渐大。舌脉无变化。上方减黄连,生黄芪增至120克、加仙灵脾30克。五剂水煎服。

 2009年 1月4日  五诊

 上方后多年的口臭祛,可为“土不覆火”之佐证。时有口干,舌脉如前。调方如下:

 生黄芪120 白术15  党参30  茯苓20

 千斤拔20  山药30  升麻10  当归20

 柴胡10仙灵脾30山茱萸30炙甘草10 

 五剂水煎服

…………

 2009年1月20日  七诊

 本次来诊,左眼睑用力已经可以完全睁开,与右眼裂同大,但不持久。上方减柴胡,加桂枝20克,五剂水煎服。

 …………

 2009年2月10日  九诊

 上方十剂后,眼睑完全睁开,眼裂正常。但眨眼的疲劳试验(+)。上方继续调整生黄芪用量至150克。再进五剂。

…………

 2009年3月5日  十二诊

 上方连续服用十五剂,左眼的疲劳试验(-)。上方调整生黄芪120、桂枝15。五剂水煎服。

 …………

 2009年4月3日  十四诊

 上方又进十二剂,症状稳定。上方调整生黄芪100,十剂水煎服。一周三剂口服,一个月停药,至今未复发。

 【按】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神经科的难治性疾病,说它难治,是因为诊断明确,机制清楚,但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该病是神经与肌肉接头之间传递功能障碍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的学说是突触后膜学说。实验研究证实: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Ach)功能受体数目减少70%-89%,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Ach不能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而丧失生理功能(肌肉收缩无力)。患者血清中也可检测到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AchRab),该抗体(AchRab)与后膜的受体(AchR)结合,竞争性的抑制了前膜释放的Ach递质的功能。

 病变部位就在突触后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明确。


 现代医学针对此发病机制,一是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嗅吡斯的明),增加乙酰胆碱在突触后膜的含量而发挥作用,这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对症治疗,停药依然如故;二是激素的长期应用,该病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减药时易复发,需长期服用。这两类药物有些患者一生都很难摆脱。这一直是临床治疗上的难点,神经科医生对此病的治疗颇为头痛!


 中医对此病的认识主要是依据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眼睑下垂、四肢无力、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是重症肌无力临床常见症状。其中眼睑下垂(眼肌型)临床较为常见。


 该患就是一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表现左眼睑抬举无力,下垂如挂门帘状。单凭此证中医多归属“睑废”(清.黄庭镜《目经大成》)“目胞萎”的范畴。这只是笼统的认识,从证的层面如何来考虑呢?


 “脾主肌肉”中医经典认识已成定论。


 眼部有五轮之说:“五轮者,皆五脏之精华所发。名之曰轮,其象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也。”并有肉轮(胞睑)、血轮(两眦)、气轮(白睛)、风轮(黑睛)、水轮(瞳神)之别。这里胞睑就是眼睑,上下眼睑的肌肉及皮肤,属肉轮。肉轮五行属土,五脏属脾,脾主肌肉,所以,肉轮疾病常与脾胃有关,临证治之于脾胃。


 该患左眼睑下垂,并有晨轻暮重,劳作后症状加剧的特点。单凭此点即可考虑脾气虚之证。又该患平素时有泛酸、食后胃脘胀痛,晨起口苦,结合现症(眼睑下垂)以往症状应为脾土虚,土不覆火,阴火上浮之征。由此可知,眼睑下垂不是突发偶然的,而是脾土虚损日久,积聚而成。针对此证,当以大力扶土(补脾)佐以泻阴火,调和脾胃。方用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减。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的鼻祖。传世方剂颇多,至今仍未临证效方。有些堪称经典,如补中益气汤纳入方剂学教材。东垣补土理论表现在多首方剂当中,其中升阳益胃汤是集大成者。东垣组方重实际,金元时期该方药味已达16味(黄芪、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黄连、陈皮、泽泻、防风、羌活、独活、柴胡、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时至今日也是大方,可该方大而不乱,配伍清晰,用药明确,为后世用药之典范。


 现方中芪、参、术、苓、草补脾益气以扶土;半夏、黄连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治阴火以除痞满;防风、升麻为风药,鼓舞脾胃之清阳,升提阳气为东垣之最擅!当归养血使既补之气有所依归;柴胡、白芍疏理肝木,防止土弱肝郁之虞;千斤拔补脾温和,有南方黄芪之美誉,以助大队补脾药之不足,而为相须。全方共奏补脾益气、泻虚火、调和脾。恰和该患初诊之病机。


 上方三剂后,胃泛酸、食后胃胀、晨起口苦缓解,五诊时连同经年的口臭一并驱除,进一步证明是脾土弱所为。扶正(补脾土)其邪自祛(土能覆火)。


 五诊时阴火已祛,时有口干,遂调整方剂,减半夏、黄连(已无痞证)、防风(风药久服太燥)、白芍(当归一味即可);加山药、茯苓增大补脾之力;仙灵脾温肾阳以助脾生化有源;山茱萸酸敛,与当归相伍加大摄藏之力。方中黄芪已逐渐增至120克。集全方之力,意在大力补土以起萎(目胞萎)。

 七诊时左眼用力可完全睁开,但不持久。

 九诊时左眼完全睁开眼裂与右眼等大,但疲劳试验(+)。

 十二诊左眼疲劳试验(-),表明左眼已无不适,再进十二剂。

 十四诊症状稳定,为巩固疗效,将黄芪减至100克,隔天一剂,每周服三剂,连服一个月而停药,至今已近两年时间,未在复发。


 通过该患的治疗,体会如下:


 1、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是确着的。


 重症肌无力的致病原因是多种的,该患排除胸腺、甲状腺等病变,经反复检查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的重症肌无力。该患应该说激素敏感,结合新斯的明治疗近期疗效是肯定的。但患者惧怕药物依赖,症状反复,拒服西药,从发病开始坚持中药治疗。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纯中医治疗病案,在西医作为主流医学的今天实属难得!


 治疗的结果表明,治疗周期较短(4个月),疗效是稳定的,远期疗效尚可(近两年未复发),有待进一步追踪观察。


 2、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辨证核心定位在脾胃。


 无论是“脾主肌肉”还是“肉轮(胞睑)属脾”的理论均提示“目胞萎”与脾胃密切相关,其病理性质就是脾胃虚损而失用所致。脾胃虚损只是“目胞萎”的终末病机,五脏是相关的,某一脏病损影响脾脏均可出现上述病症。所以,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提出“脾胃虚损,五脏相关”的理论学说,是实践的总结,符合该病的发病机制,依此理念辨证无论多么复杂的临床症候皆能应对。实际上,该辨证思路也适合整个重症肌无力的辨治。


 3、黄芪的应用要与证相合。


 该病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黄芪是主药,是核心用药。黄芪是补脾之要药,应用之时要与证相合,此点很重要!该类疾患是虚损病变,多呈慢性化病势,为求速愈,缩短疗程,常加大黄芪的用量。


 临证之时切不可不辨证,盲目加大黄芪的剂量。要依据病情实际情况,从小剂量(30-50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有时脾胃虚损甚,虚不受补,反生积热,轻则胃脘胀满不适,甚者便溏。至于黄芪的最大用量要依据病情而定,个人差异,难以恒定。具体应用还是要依证结合配伍药物来决定。


治疗初(2008,12,18)


治疗中(2009,1,5)


治疗中(2009,2,6)


治疗后(2009,3,30)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