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三叉神经痛验案一则(2)

吴永刚医生 发布于2024-09-23 12:52 阅读量2084

本文由吴永刚原创

本文属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非医师切勿使用文中方剂。


三叉神经痛的验案积压很多,一时来不及整理。以前曾治疗一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已临床痊愈。观察至今,未见复发。其求治过程,耐人寻味!


刘××,女,73岁,深圳罗湖。


200916  初诊。

【现病史】 左侧眶额连及同侧鼻唇发作性疼痛一周,加重二天。


该患平素身体尚可,无大恙。一周前因情绪波动而突然出现左侧眶额部疼痛,呈抽痛,发作性。逐渐波及到同侧的鼻翼、口唇、牙齿。前几天口服止痛药尚可忍耐,近两日渐及性加重。自诉痛如电击、闪电、抽掣样。痛处不可触及,难以洗脸刷牙,一日发作频繁,坐卧不宁,甚则彻夜难眠。


该患早年是一名临床医生(主任医生),后因工作需要改行从事政协的行政工作。自己已经明确“三叉神经痛”诊断,但又拒服卡马西平,深知该药的依赖性,西医并无根治的好方法。以前曾患“结肠炎”采用中药而治愈,所以对中医深信不疑。她的孙子与我是本科的同事,知道我用中医诊治三叉神经痛。遂经其介绍来此延医。


【刻诊】痛苦面容,神疲倦怠,言语不敢,以手护颊,不得触及。左侧眶额部连及口唇牙齿痛剧,如闪电、电击、抽掣样, 发作频繁,夜不能寐。纳差,二便可。舌质淡,苔薄罩黄,脉弦大有力。既往:高血压病。印诊:三叉神经痛(雷头风)。


【医案】 该患年高体弱,因情志郁怒而引发相火夹雷火上冲于头所致。治以大剂滋水,引火归原。傅山引火汤加减。

       熟地60 五味子10 巴戟天30 白芍60

        麦冬20  茯苓20   全虫10    蜈蚣2

   砂仁20 磁石30 生牡蛎50炙甘草30

        三剂水煎服。


      200918  二诊

上方两剂疼痛大缓,已可入眠,发作频次明显减少。还剩一剂因路过方便提前复诊。舌脉如前,药中病机,继服前方,再进三剂。


2009113  三诊

此次复诊由老伴陪同,其病十去八、九,面颊可触及,偶有疼痛,转瞬即逝。舌无著变,脉平稳。上方加山茱萸30。再服三剂。


2009116  四诊

诸症全部消失,颜面已无不适,如常人。担心复发,再次复诊。舌脉如前。调方如下:

      熟地20   巴戟15   麦冬20   五味子10

       茯苓20   白芍20   枸杞20   山茱萸20

       山药30 生牡蛎30 酸枣仁30 炙甘草10

       十剂水煎服。


上方十剂后,至今平稳,未再发。


     


【按】

该患得病后治疗及时,取效捷,回复较快。点滴感受值得体味。


1、中医取信于人,唯有疗效。

中医立命之本是临证效果。只要有疗效,就有市场。即使用现代的科学无法验证的所谓“中医不科学”,只要能解决西医解决不了的疾病,它一定能折服。存在就是科学的!


该医案就是很好的例证。患者本人有过受惠中医的体验,所以当遇西医无奈的疾患时会主动求治中医。疗效凸显时,也会认真研究求教。该患的老伴也是退休的著名的消化科医学专家,当看到如此疗效,在家中根据处方中药味,翻阅中药药理学书籍,还是不明其理。三诊时陪同夫人而来,向我咨询处方中哪一味药物具有镇痛作用?我向他简单的介绍了中医对此病的思维方法和认识后,他觉得不可思议!很神奇!


所以,中医的“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上的“用”。背离中医传统的思维,只能是不中不西,疗效下跌,市场萎缩,自我消亡。


2、病程越短,疗效越稳定。

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首诊均到西医求治,往往西医医生也正视对该病的治疗不足,以卡马西平维持,使患者信心不足。求治中医时现在的多数中医师又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一边口服中药一边口服卡马西平,表面上突出中医疗法,实际上是用卡马西平做拐棍,用中药只是形式。我在临床就遇一患者,入某中医院病房时每天口服一片卡马西平,出院时每天口服八片卡马西平,真不知中药的疗效在哪里?病情较重时还是要配合西药,但不能将中医沦为装饰。所以,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经过几次就医后就丧失信心,以卡马西平维持,病程多迁延日久。


病程越长,对卡马西平的依赖越强,用中药治疗撤西药越难,需要的治疗时间越长。所以,要给患者足够的信心,否则,短期内体验不到疗效也会放弃的。相反,病程越短,中医治疗的疗程也短,临床疗效也越稳定。本医案就是明证。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