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怎么掌握火候?

张剑勇医生 发布于2025-01-03 17:31 阅读量257

本文转载自问问风湿

上回我们讲到煎中药如何用水,这回我们来聊聊怎么用火。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文火”、“武火”,这是中医里常常用来称呼“火候”的两个词。我们可以理解为煎药时的温度把握。

“武火”,顾名思义,就是“焚烧力很强的火”,火力大而急;“文火”恰好相反,指的是火力较小且缓的火。

除了“武火”、“文火”,古代医书上还有记载微火、小火、大火、慢火、急(爆)火等火候。但大体上,我们普通煎煮中药只需要掌握这两种“火候”的运用就可以了。


图片发自160App


何时用“武”,何时用“文”?

其实很简单,未沸腾前用武火,使得温度快速上升,让药液迅速达到沸点;待到煮沸后,则可以改用文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火关小。此时温度上升会比较缓慢,水分蒸发也较慢,并且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武火”是火越大越好吗?

肯定不是的。武火不能过强,否则就会造成水分蒸发过快,药液在长时间煎煮中始终保持沸腾状态,很可能对一些植物药材的细胞、组织等造成破坏,严重影响药材有效成分的析出,甚至出现糊锅。

还有一些容易挥发的药材,控制不好火候的话,也会导致药效被挥发。例如我们常见的薄荷、细辛、麝香、冰片、苏合香等具有特殊气味的中药材。煎煮过程还要注意避免频繁揭开盖子,减少挥发,以防影响药效。

由此可见,在中药煎煮过程中,我们需要尽量做到武而不烈,文而不缓。中药煎煮中宜采取直火加热的方法,在药液煮沸前,使用武火快速达到沸腾后,将火候调整为文火,慢慢对药液进行熬煮,保护药物成分不被破坏。


图片发自160App

根据不同“热源”,把握火候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供用热能的方式也在更替。可能除了偏僻贫穷的山区、农村还在使用柴草、树枝作燃火外,现在城镇多用液化气、天燃气、电能(如电炉、电磁炉、电热锅煲、煎药机、煎药壶)等。

因此,我们煎煮中药时,要视热源的不同来把握火候。煮中药时要注意观察实际火焰状况,根据药液的状态,及时灵活地调整大小。另外,市面上也有非常方便的电气化煎药锅,这种一般根据说明书操作就好。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气灶煎完后,不要将器皿立即离火,待火灭完停3-5分钟后再离开燃灶,以防器皿因热涨冷缩而掉底子。

“特殊”的方式

除了以上普遍的“武火煮沸,文火慢熬”的方式外,还有其它根据药材特性、方剂功效等采取的独特的火候处理方式。

例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煎药中谈到用火有三,一是“微火”的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建中汤、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二是“上火”的桃核承气汤、苦酒汤;三是 “下火”的半夏散及汤。根据上述八方九处用火特点及麻黄汤、葛根汤等方后注有“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专家认为《伤寒论》中所有须煎煮的汤药都是微火。


图片发自160App

中药火候的选择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的一面。但同时中医也是与时俱进的,不会拘泥于古书。煎煮中药会针对具体情况,因人、因地、因时及药物的性味地域季节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进行调整。

如果大夫并没有特别叮嘱患者使用某种火候煎煮,大家大可放心按照“武火煮沸,文火慢熬”方式,或者按照电器说明书来操作,不必过多纠结。



资料来源:

[1]瞿政飞.中药煎煮方法对汤剂疗效的影响探究[J].科技视界,2021,(16):139-140.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1.16.59.

[2]武东.中药煎药火候与时间浅探[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87+96.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14.28.284.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