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节变形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主要特征。当炎症反应长期存在时,它可能会导致关节滑膜增厚、关节囊肥厚、软骨受损和韧带和肌肉收缩。
这些改变会导致关节变得不稳定,关节周围的骨骼也会出现改变。关节变形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而需要及早干预。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慢性、侵蚀性的特点,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发生骨质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和劳动能力丧失。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国的患病率0.32%~0.36%,可在所有年龄段出现,并且好发于女性,是男性患病率的4倍。因此,延缓病情发展,阻止关节畸形的出现和加重,避免致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1、注意关节保暖:中医认为,痹证是由于“正虚”“邪侵”“痰饮瘀血”等因素所致。病机的外在因素是“邪侵”,即“风”“寒”“湿” “热”诸邪。由于不良生活习性以及身体机能的因素,人体气血不畅,容易出现脉络阻滞,不通则痛。因此关节的防寒保暖很重要。
2、适当功能锻炼: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贵在持之以恒。如果出现关节疼痛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在急性期要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待病情缓解后再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锻炼前可拉伸、按摩肢体以提高其适应能力,锻炼强度以稍超过疼痛幅度为度,慢慢增加活动范围。对于手指不灵活者,可用手指旋转圆球,腿部关节不灵活者双手抓住床尾,下肢进行交叉单腿圆圈动作。家属也可协助患者功能锻炼,每日锻炼2次,每40 min,循序渐进进行,以减少畸形关节形成,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肌萎缩,提高肌力。
3、避免关节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如不宜久坐久站,或长时间进行手指劳作如写字、编织、打字、修理。活动一段时间后可以停下来休息,舒缓四肢。
4、定期复诊:定期复诊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预防关节变形。
参考文献:
[1]吴楠,李云龙,刘洋. 基于中医理论健康指导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研究 [J]. 河北中医, 2024, 46 (01): 79-82.
[2]王志强,宫彩霞,张晓刚,等. 类风湿关节炎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 8 (04): 67-72.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