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话养生,让你肾好不生病!

罗江萍医生 发布于2019-09-07 09:36 阅读量7661

本文由罗江萍原创

盛夏时光渐行渐远,如今白露已近,秋意渐浓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节气之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逐渐转凉,此时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候,草木都会在清晨凝结出晶白的露滴,惹人欢喜。

但是,气温下降速度加快,昼夜温差增大,带来了患病几率的大大增加。

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老人、小孩、体弱者,更是容易受寒感冒……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01:白露不露身

俗话说“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此时身体有两大部位切记要注意保暖。

1.肚脐

早晚温差大,肚脐部位的皮下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极为敏感。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

久而久之,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还可能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2.脚

常言道:寒从脚起。脚部分布着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并且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最为不畅。

有研究证实,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凶。因此,白露时节应注意脚的保暖,鞋袜宜宽松、稍厚、吸汗。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02:夜间泡泡脚

从白露起要注意补养肾气,肾气不足的人,容易手脚冰凉,畏寒怕冷。

这时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40度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泡脚时间在15到2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

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疲劳。

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要知道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03:食宜清补润

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

此时应当以补脾润燥为主,多吃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让身体“滋润度秋”。

老话说:「白露养生,鸡鸭先行」

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患者朋友的反馈,秋季食用鸡肉和鸭肉比较好,尤其是老鸭或者老母鸡,能补五脏之阴,可清虚劳之烦热,还能补血养胃,给大家推荐:

清补润老母鸡汤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材料:老母鸡1只、黄芪30g、砂仁10g、山药20g、白扁豆20g、龙眼肉10g、盐适量

做法:

1.将老母鸡去除内脏,清洗洗净;以上药材洗净。

2.所有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