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田痣,这个名词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但它并不是大家通常所认知的“痣”,而是日常生活中大家常见的那种大块的蓝灰色“胎记”。至于它的的取名由来,则是由于1938年太田医生首先报道了这一症状,所以就由这位医生的名字作为命名。
太田痣的病因,我们一般考虑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胚胎发育期间,黑色素细胞向表皮移行时,由于某种原因,停留在了真皮内而形成病变,一般发生在双眼周围、太阳穴附近、鼻周、前额和颧骨附近,颜色大多为褐青色,也有蓝色、青灰色、紫黑色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深。
病因分析:
1、遗传:染色体显性遗传。
2、激素:在幼年早期和青春期早期,是两个好发高峰,考虑受激素水平的影响。
3、损害: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是一种与蓝痣类似的错构瘤或痣样损害。
治疗主要是围绕异常的黑色素组织进行祛除,具体操作为利用黑色素对694nm、755nm、1064nm等几种波长光能的吸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瞬间将大块的黑色素颗粒爆破成微小颗粒,随后被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随着淋巴系统的自然代谢排出体外。
另一小部分的色素,则会伴随表皮的新陈代谢,在痂皮脱落后排出体外,达到治疗的目的。
激光治疗太田痣不须麻醉、可在数十分钟内完成一次治疗,操作十分方便。常见太田痣激光疗法有:CO2激光、2940nm铒激光、调Q 1064nm激光、红宝石激光等。
运用激光去太田痣,可根据皮损的不同颜色部位及患者年龄,选择不同的治疗能量和光斑大小进行治疗,一般需要3-7次治疗,颜色浅的太田痣也可减少到2-3次,每次治疗间隔3-6个月,效果及次数与太田痣的病理类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