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不了的烦恼—瘢痕疙瘩

刘振敏医生 发布于2023-11-05 14:45 阅读量6815

本文由刘振敏原创

     瘢痕疙瘩是指皮肤受损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性形成的良性赘生物。大部分患者具有瘢痕体质,即容易产生本病的素质。部分患者还可有家族史。本病常继发于外伤、手术切口、烧伤、烫伤、蚊虫叮咬以及皮肤的化脓感染等。




    生活中,普通人打耳洞戴耳饰是变美,但疤痕体质的靓仔,打了耳洞,可能就会“附送”一只“肉色耳钉”。




    瘢痕疙瘩虽对身体健康危害不大,但影响美观,部分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组织结构或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易造成焦虑、自卑的心理。瘢痕疙瘩的典型特征是不断往周边浸润发展、伴刺痛、奇痒难忍。

                     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 

     瘢痕疙瘩易出现在面部、下颌,前胸,肩胛,手臂上部,耻骨附近张力大的部位,女性病人还可见于穿耳洞处,如是增生性瘢痕,则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意部位。瘢痕疙瘩治愈率与瘢痕病程、瘢痕厚度有直接关系。

   本病好发于上胸及胸骨区,也可见于颈部、肩部、耳部和下肢等由于肢体活动牵拉,体表张力较高,是其形成和复发的重要因素。

                 


                        瘢痕疙瘩的发病因素

     瘢痕疙瘩患者胶原的合成明显高于降解代谢,造成了胶原在局部的大量堆积,形成瘢痕疙瘩。

    本病好发于上胸及胸骨区,也可见于颈部、肩部、耳部和下肢等由于肢体活动牵拉,体表张力较高,是其形成和复发的重要因素。

                       瘢痕疙瘩的发病因素


    瘢痕疙瘩的病因尚未明确,主要和以下因素相关:

    1、局部的外伤或皮肤病;2、种族:黄色人种与黑色人种比白色人种更容易形成瘢痕疙瘩;3、伤口局部的张力:张力越大,瘢痕疙瘩的发;生率越高;4、年龄因素:青少年易高发,老年和儿童较少见;5、遗传因素:瘢痕疙瘩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6、内分泌紊乱:绝大多数的瘢痕疙瘩发生在青春期,在妊娠期,瘢痕疙瘩有明显的症状加重和体积增大,绝经期后瘢痕疙瘩逐渐消退萎缩;7、生物化学因素;8、免疫学改变。

                   



                       瘢痕疙瘩的皮肤表现

    初起为小且坚实的红色丘疹,缓慢增大,生长超出伤口的原始边界 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于皮面,经常超过原损伤部位,呈蟹足状向外伸展,表面光滑发亮

    疼痛瘙痒. 通常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扪之较硬,弹性差,局部痒或痛,早期表面为粉红色或紫红色,晚期多为苍白色,有时有过度色素沉着,与周围正常皮肤有较明显的界限。

    烧伤者可出现大面积皮损,严重者可影响受累肢体功能。

   症状特点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有的只有轻微痒觉或灼热感,在天气变化时较明显,有的感觉刺痛或疼痛。

                    瘢痕疙瘩处理方法

  首先,需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诱发或加剧瘢痕的瘙痒。其次,尽量选用纯棉宽松的衣物,以减少对疤痕的刺激,降低疤痕疙瘩痒痛频率,当瘢痕部位出现瘙痒时,避免搔抓、烫洗等不良刺激。

    由于疤痕表面组织较薄,过度的抓挠会导致疤痕疙瘩破损,可以隔着衣物对痒痛部位进行拍打,缓解痒痛症状,避免不小心抓破,刺激疤痕。

    尽早到皮肤专科医院就诊,早期干预。医生会根据瘢痕形成的时间、大小、软硬度、部位等因素综合评判,从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瘢痕疙瘩的治疗,联合治疗方案,也就是多种治疗方案的组合,不建议采用单一的疗法。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手术切除、放射疗法、激光治疗等。需提醒您注意的是,治疗后存在复发的几率。

 瘢痕疙瘩的预防重于治疗,希望您能做好自我防范,远离瘢痕疙瘩困扰。

                   

                                     

                       瘢痕疙瘩预防措施

     外伤后及时清创、消毒,避免感染。及时治疗痤疮、毛囊炎等皮肤炎症。对于家族或自身具有疙瘩病史的患者,或具有强烈瘢痕刺激因素的患者,需及早进行较深程度的瘢痕管理。

                   欢迎扫码咨询

  
              


      图文来源于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