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正式发表,新版指南强调: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是多方面的,防治策略是多维度的。规范血压管理,生活方式改善是基础。新版指南推荐: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I,A)。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I,C)。如果不注意平日生活方式这五个因素,可能即使降压药吃了不少,血压仍会控制不理想,并波动大。
一、饮食因素: 高盐(钠)饮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盐(钠)饮食时血钠增高,可增加血液中的渗透压,从而吸引水分子进入血液中,导致血容量增加,使血压水平增高。摄取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会增加体重,也会导致血压控制不佳。
新版指南推荐: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正常高值血压者以及高血压患者的膳食管理应减少摄入盐和饱和脂肪,增加摄入蛋白质、优质碳水化合物、钾及膳食纤维。
可使用定量盐勺等工具来精准控制钠盐摄入;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并减少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如香蕉、橙子、菠菜、豆类、坚果和海产品等富含钾的食物。
二、体重因素:有研究证实体重与血压关系密切相关。肥胖患者如控制体重,体重每下降1公斤可降低收缩压2mmHg;摄取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会增加体重,影响血压的控制。
新版指南推荐: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通过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以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减重目标:一年减重原体重的5%~10%。
三、烟酒因素:吸烟会导致血压升高,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让吸烟者产生欣快感的同时,植物神经的交感神经也会兴奋,交感神经兴奋有血管收缩的作用,从而血压升高。人在喝酒之后,酒中的乙醇在体内代谢转化为乙醛,乙醛有麻醉及扩血管作用,从而导致血压短暂下降。但乙醛代谢排除后,血压会反弹性升高,甚至会高于饮酒前的血压。
新版指南推荐:建议所有吸烟者戒烟,尽量避免使用电子烟,以减少隐蔽性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正常高值血压以及高血压患者均应限制长期饮酒。戒烟可行为干预(如制定戒烟计划、应对技巧训练)、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及戒烟药物等多种方法综合控制;针对高血压患者,强烈建议不饮酒。若因个人习惯难以完全戒酒,应严格限制酒精摄入量。具体建议为: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四、运动因素:有医学研究证实:持续规律性运动3个月可以降低动脉血压5~10mmHg,而高血压一级的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运动使血压恢复正常,不需要服用降压药敢于,充分说明运动有控制血压的效果。
新版指南推荐: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以抗阻运动为辅的混合训练,也建议同时结合呼吸训练与柔韧性和拉伸训练。
五、精神睡眠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睡眠不好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都会引起血压升高和血压的波动。
新版指南推荐:可以考虑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和冥想、瑜伽、深呼吸练习等多种方法来减轻精神压力。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健康睡眠,改善睡眠障碍。
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础,应贯穿全程。血压控制好了,可有效减少相关靶器官损害和降低心血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