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每年的10月23日是霜降节气,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预示着秋天的结束,冬季即将来临。霜降时节,人的阳气与花草树木一样,开始由收转向了藏,因此,霜降养生就是顺应大自然的收势来养“收”,帮助人体的五脏尽快进入收藏状态,使人体兴奋、宣发的状态逐渐转向内收、平静的状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健康养生尤为重要。
一、饮食养生方面,宜平补滋润。
中医学认为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文补,即“四季五补”。而谚语有云“补冬不如补霜降”,意味秋补比冬补更重要,因为秋补是“打底补”,地基打牢固了,冬补才能顺势而为。
霜降为秋末之时,因脾寄旺于四季之末,因此,在此节气期间脾胃功能处于旺盛时期,宜淡补调胃。应选用气味平淡、作用缓和的食物,以汤类、粥类为宜,及营养滋补,有利于吸收,比如白薯、山芋、山药、莲藕等都适宜在此节气进食,而萝卜更是当令蔬果,有顺气、宽中、生津、解读、消积滞、宽胸膈、化痰热、散瘀血之功效,是霜降时期的养生佳品。
另一方面,霜降为季秋之时,肺金当令,燥气太过,易郁肝木而伤脾土。故应选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物,润肺滋阴,益胃生津。可以适当食用梨、蜂蜜、甘蔗、芝麻、藕、栗子、胡桃、枇杷、荸荠、白果、乳品等食物;中药则可以选择西洋参、百合、玉竹、沙参、麦冬、天冬、山药、黄精、桑葚、白扁豆等。
需要注意,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寒气,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多食柔润之品,滋阴润燥、灌溉脏腑,弥补秋燥对身体的伤害。
二、起居养生方面,宜保暖避寒。
霜降预示着秋天的结束,以及冬季的即将来临,时昼夜温差变化增大,气温骤降,要做到适时添减衣物,夜眠盖好衣被,注重腰腿部位的保暖。但是,还应注意春捂秋冻,以免过热而影响气机的潜降。
霜降时节的秋凉,易致风、寒、湿邪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膝关节更是容易受寒湿之邪侵袭的部位之一,寒邪容易凝滞膝关节,使得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老年人“老寒腿”的毛病就是由此而来。为了祛除寒气,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也可用艾叶、花椒、干姜等温热之品水煮泡脚,对于身体阳虚、气虚之人,能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祛寒保暖的功效。
霜降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也是保养阳气之季,人们的起居时间应顺应时令早睡早起。早睡可使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保证睡眠充足,还可以缓解秋乏。同时,建议大家要坚持睡“子午觉”,每日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为宜。
三、精神养生方面,宜多喜少悲。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按中医 “五行”理论,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平时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宜保持乐观的心态,使人体气血和调。
宋代养生家陈直曾指出:“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动多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需多方诱说,使愉其心神,则忘其秋意。”年轻人要关注家中老人的情绪变化,多与其沟通、谈心,降低老年人因情绪不佳导致疾病发生、加重的风险。
四、运动养生方面,宜动静结合。
霜降时节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此时接近大自然、吸收天地之精华,可增强体质,增强御寒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体能准备。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年青人可选择登高、跑步、体操、健美操、球类运动等。中老年人,可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太极剑等传统保健项目,动作舒缓,柔中有刚。
霜降时期的运动应注意运动时间不宜太早,晨起气温偏低,体虚者易感风寒。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身热、微微汗出为宜。在运动前须注意做好准备活动,以免损伤关节。同时,中医认为秋季主收敛,出汗太多容易伤阳,一旦阳气耗损,就会引发疾病。因此,切不可进行一些使人大汗的运动。
五、不同的人群,霜降该怎么养生?
1、有胃肠道疾病者
霜降节气,秋冬交接的季节,早晚温差较大,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骤然变冷,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很敏感,胃酸分泌大量增加,易引起胃及血管收缩,胃肠功能紊乱。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不适症状,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这个季节最常见胃肠疾病主要有三种,即便秘、秋季腹泻和秋季消化性溃疡病,与秋冬季的特点“燥、凉”关系密切。那么该如何养生保健呢?可以做好以下几点:①经常揉腹。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蠕动,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防止和消除便秘。②调节饮食。秋冬季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凉性食物。③适当运动。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2、有呼吸系统疾病者
秋冬季呼吸类疾病频发,主要是因为气候干燥,呼吸类病人肺寒,支气管对冷空气敏感,加上秋冬季多为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容易导致呼吸类疾病复发。一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会加重或发病。因此,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霜降后要减少秋冻,尤其要注意下肢的保暖。
3、有颈肩腰腿痛疾患者
颈肩腰腿痛与季节、时令、天气有着密切关系,其特征是喜暖怕凉,阴冷、潮湿气候症状会加重。中医认为,此病属于“痹症”范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霜降节气,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寒邪凝敛,致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筋脉关节失于濡养,导致颈肩腰腿痛的发病率增加,甚至会出现肢体疼痛、麻木、酸胀、乏力等症状。
所以,此时要注意保暖,可以带上围巾、帽子、护膝、腰围等,以保护身体容易受寒的位置,避免病情加重。还应当适当运动,避免长期保持一种姿势,增强体质,提高颈、肩、腰部周围肌肉的耐力,如进行腰背肌、腹肌锻炼,做颈部轻柔活动及上肢的运动,有利于颈、肩、腰部肌肉弛张的调节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4、有三高、心脑血管疾病者
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同时,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体内儿茶酚胺等化学介质分泌增加,血液粘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进一步促使血压增高和血栓的形成。此时,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群,由于其血液循环功能较差,容易发生急性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此类人群在霜降季节要十分注意保暖,避免受到寒冷空气刺激;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动物内脏、肥肉等的摄入,少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可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供血供氧功能;每周坚持3次及以上,每次运动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