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湿气重?三甲中医康复科专家教你调养脾胃!

金远林医生 发布于2023-02-16 15:48 阅读量19479

本文由金远林原创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谓之雨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雨水时节为何容易脾胃不好?

1、脾属土,喜燥恶湿

雨水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多雨、多湿。从中医角度来讲,脾五行属土,喜燥恶湿,最易为湿所困。因此,雨水节气多雨多湿的特点容易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湿邪内生;

2、春季肝气盛,肝木克脾土

其次,春季为肝当令,肝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肝火旺,肝木易克脾土、伤脾胃,导致脾胃更为虚弱。

 

所以,肝火旺、脾胃虚弱和湿气重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常常会同时出现。

 

肝火旺、脾胃虚弱、湿气重有什么症状?

1、肝火旺

脾气急、易怒、头晕目眩、胁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夜寐不安或多梦,耳聋耳鸣等。

2、脾胃虚

容易疲倦,乏力,懒言,少动,食欲不佳,面色黄,腹痛腹胀,大便不成形等。

3、湿气重

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面垢口黏,胸闷脘痞腹胀,食欲减退,皮肤湿疹,下肢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粘滞或溏泄等。

 

很多患者问我湿气重该怎么办,尤其在广东地区,大家都迫切想给身体“祛湿”排毒。

 

养肝健脾胃,顺时养生有方法

据《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1、穿衣篇:上薄下厚,防范风邪

         雨水时节要注意穿衣保暖“腿脚感到温暖,上肢不觉寒冷”为标准春捂有度,由于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受风寒的侵袭,所以宜“上薄下厚”,即先减上衣,后减下装,鞋子也要穿得暖和一点。

《黄帝内经》认为“风者,百病之长也”,这个时节防病最首要的任务就是防风邪,为避免遭受风寒,出现头痛、感冒、伤风,不宜过早摘掉帽子、围巾。

年老体弱者尤其要注意,春季不宜用冷水洗脸、洗手、洗头等,以防湿寒侵入关节、肌腠,滞留体内,引起头痛、关节痛、关节变形等症状。

2、饮食篇:少酸多甘,健脾化湿

    五行中肝属木,喜条达,在味为酸;脾属土,性敦厚,在味为甘。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虽然五味里“酸味入肝”,但由于春季肝气本来就旺,如果一味贪食酸味,肝气升发过于亢盛,可能克犯脾土,导致脾胃虚弱。因此,此时要注意食甘补益脾胃。

谷物里的大米、小米、燕麦、糯米、黍米等;蔬果里的山药、南瓜、红薯、胡萝卜、莴笋、白菜等,都是“天然甜”的甘味食物,春季可多吃。此外,粥类饮食最养脾胃,平时经常感觉胃脘隐痛、食欲不振,或者容易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甚至形体消瘦的人,不妨吃点山药红枣粥、枸杞糯米粥、胡萝卜菠菜粥等。

除此之外,对于想祛湿气的人群,可以常吃茯苓、赤豆、黄豆、莲子、土豆、白扁豆,对脾湿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很有效果。

3、运动篇:上班族常伸展,老年人多梳发

    动则升阳,此时阳气生发,应多进行户外运动,最适宜的运动时间是上午9点至11点此外,在户外运动多晒太阳还可以健脾祛湿,助阳生发,疏肝解郁。

长期室内伏案办公的白领人群,建议可以在工作困乏时,抽空做一些舒展四肢、伸腰展腹的动作,帮助行气活血、振奋精神。

不适宜剧烈运动的老年人,春季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天阳气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具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4、作息篇:夜卧早起,睡前泡脚

    春季肝气旺盛,太早入睡恐会过早就醒或入睡时间偏长,反而影响睡眠,此时宜逐渐晚睡早起。晚睡也不可超过23点后,肝脏解毒时间还需深睡,否则很容易引起肝火旺。

    晚上不宜进食过饱过晚,以免引起脾胃不和,难以入睡。

    睡前泡脚,可温暖下焦,引火归元,排出体内寒气。

5、情绪戒春“躁”,养护肝脏

    在乍暖还寒、降雨多、阳气发的时节,人的情绪很容易被影响,出现暴怒,心神不安,抑郁等。常说“女伤春,男悲秋”,所以,春天里女性多容易抑郁,尤其是产后女性。

    如果情绪不畅、抑郁、生气等,会影响到肝气。春季护肝,需从情绪着手,常放下、放空一些负累,戒除暴怒,忌忧郁烦闷,做到心胸开阔,积极乐观,保持心情愉悦,使肝气调和顺畅。

6、中医调理篇:康复理疗,综合调理

    使用中医特色疗法对身体进行综合调理,是我们中医康复科的优势。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康复科成立于1993年,是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康复科,是深圳市中医康复专业中唯一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科室。近年来,科室还获评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省中医重点专科、省中医特色专科、省中医名科、深圳市中医重点专科、深圳市中医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依托科室等。

    通过中医针刺、放血、艾灸、拔罐、刮痧、汗蒸等康复理疗方法,可以达到调肝、调脾胃、祛湿气的目的,使人体达到阴阳平和的状态。

    通过在太冲、行间、阳陵泉、大椎、肝俞、胆俞等穴进行刺络药物罐疗法可以清泻肝火、调肝疏肝;

    对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脾俞、胃俞、阴陵泉、丰隆等穴进行大艾条灸法可以补益脾胃、健脾祛湿化痰;

    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进行平衡火罐疗法帮助祛湿通络;

       火龙罐疗法集刮痧、艾灸、推拿点穴为一体的方法,具有温阳散寒、祛湿通络的作用;

       中药熏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足部的六条经脉,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以上中医特色疗法可以帮助人体清肝调肝、调理脾胃、祛除湿气,非常适合雨水节气的康复养生,均可以在宝安中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