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很多人的嘴唇起皮干裂,这种情况大部分通过保湿润肤可以恢复;但是有些人的嘴唇脱屑、瘙痒常年持续,顽固不愈,这样的情况就很可能是特应性皮炎。
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大概25%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合并唇炎,表现为口唇的红斑、干燥、脱屑和瘙痒,儿童和青少年多发。
我们也见到很多单纯以唇炎为表现的“隐匿性”特应性皮炎,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往往可以找到“特应性”体征,最终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娇嫩的双唇是皮肤向黏膜组织的过渡性组织,上皮较薄而透明,没有角质层、腺体和色素,其下的结缔组织中有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环境的温度、湿度特别敏感,干燥的气候、刺激性食物或接触物等都可能刺激唇部产生唇炎。
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由于其本身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及免疫失衡状态,因此比健康人群更容易发生唇炎。
口唇部炎症也是特应性皮炎的次要诊断标准之一。
预防与治疗预防特应性唇炎,做好唇部护理是关键,我们需要选择成分简单、不含香料的润唇膏对唇部皮肤进行保湿滋润。
最好选用含有神经酰胺、角鲨烷及透明质酸钠成分的润唇膏,可以有效保湿及修复唇部皮肤屏障。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润唇膏使用的频率,建议在进食前后或者觉得唇部干燥时随时涂抹,在睡前也可以厚涂润唇膏,保护唇部皮肤。
除了保护外,我们还需要避免舔咬嘴唇,撕剥唇部死皮等不良习惯,打破越干越舔,越舔越干的恶性循环。
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还容易并发接触性唇炎。
AD(湿疹)患者在食用芒果或者辛辣食物以及酱汁浓稠的食物时,芒果汁水、调味料等直接接触唇部,可能诱发急性的唇部肿胀、烧灼、刺痒或厚重麻木感,甚至出现水疱、渗出;此外长期反复接触护肤品、唇膏、牙膏等化学物质,也可能诱发慢性刺激性接触性唇炎或慢性变应性接触性唇炎,表现为唇红水肿、丘疹、丘疱疹、干燥、直至浸润肥厚。
因此有特应性体质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刺激性物质及可疑致敏物,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湿纸巾或含香料的纸巾,进食时最好将食物切成小块状直接入口,尽量避免芒果等水果的汁水、香辛料、酱汁等调味品直接接触口唇,有时牙膏的的防腐剂、香精、表面活性剂、氟化物和天然动植物萃取物也可能导致唇炎,因此在唇炎迁延不愈时还需要注意一下牙膏的成分,必要时可以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致敏成分。
当然,在唇炎发作期,我们还是可以根据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原则,短期外用弱效激素或者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尽快控制炎症反应,缓解不适症状。不难看出,唇炎的防治策略与特应性皮炎(湿疹)的防治策略异曲同工,在注重基础护理,重塑唇部屏障功能,回避过敏原刺激物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并长期坚持唇部的基础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