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加班加点、食宿无律、用眼过度、睡眠不足、忽视眼保健等因素给眼健康带来了巨大隐患。同时也带来了高发眼病。
一、干眼症
干眼是一种多种原因造成泪膜和眼表损害的疾病,它可导致眼部不适,视觉障碍和泪膜不稳定,潜行性破坏眼表,同时伴有泪液高渗透压升高及炎症反应。目前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1~31%,我们在2019年的3000深圳健康人体检中发现深圳的干眼发病率为37%左右。
哪些人易得干眼病?
1、电脑工作者、驾驶员(VDT)、熬夜工作者。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过多。
2、绝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及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因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产生干眼症状。
3、戴隐形眼镜者。隐形眼镜是漂浮在泪液上,戴隐形眼镜会加速泪液的蒸发。
4、年龄超过65岁的人群中有四分之三有干眼症。
5、疾病相关因素,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异常、哮喘及红斑狼疮等;长期全身口服抗抑郁药,降血压药的患者。
6、长时间使用某种滴眼液者,由于眼药水中普遍含有防腐剂,这些防腐剂对眼表上皮细胞损伤也可引起泪膜的破坏,也很容易形成干眼。
因此,如果有以下一种症状,就要提高警惕了:干涩感、视疲劳、异物感、烧灼感、粘着感、痒、刺痛感、畏光、眼红、眼酸胀。我们建议轻度干眼患者选择物理治疗:热敷、眼睑按摩、清洁,戴湿房镜等;中重度干眼患者需长期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重症干眼,可选择泪小点栓、优选脉冲激光治疗,或自体游离颌下腺移植代替泪腺分泌液体或应用中药进行全身调理等。
二、白内障
白内障是眼内自然晶状体浑浊,颜色变为白色、棕色甚至黑色的结果。白内障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致盲性眼病,但属于可避免盲。研究显示白内障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种族、地域环境、糖尿病、家庭遗传因素、药物、营养、放射线照射、吸烟、严重腹泻、高血压、肾病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有统计表明,我国60到89岁人群的白内障发病率为80%,到了90岁,可达到90%以上。
手术是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合理的治疗可使大部分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提高生活质量。为了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减少危险因素的干扰,如户外活动时配戴太阳镜以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辐射,注意合理的膳食,保持良好均衡的营养,适当补充富含抗氧化因子的深色的蔬菜水果,注意控制全身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如果患有糖尿病或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应定期行眼科专科检查。
三、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以病理性高眼压为特征导致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病变的统称。青光眼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因此,防治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要做到青光眼的早诊断和早治疗,就一定要进行定期的全面眼科检查。青光眼的分类很多,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大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青光眼的发病急,症状严重,包括眼疼、头疼、恶心、呕吐等,患者一旦发作痛苦难忍必然会去医院就诊。但是,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只占所有青光眼的比例很少,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表现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轻微甚至毫无觉察,往往造成患者延误诊治,因此,这类青光眼被形象地称为“隐性杀手。”
如果存在青光眼发病的高危因素如远视、高度近视、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青光眼家族史,更应及早进行系统的青光眼专科检查,排查青光眼。
四、老年黄斑变性
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和年龄增长相关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眼底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因此亦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多为45岁以上人群,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黄斑一旦发生病变将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伤。其具体病因不详,可能与吸烟、慢性光损害、营养不良、中毒、药物作用、免疫异常、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全身性疾病有关。目前缺乏特效的根治方法,近年来国内外采用抗VEGF药物对部分老年黄斑变性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五、全身病的眼部并发症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风湿病等是常见的全身性疾病。这些病变如果控制不良,对视力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致盲。此外,高血压是导致视网膜动、静脉阻塞性眼病最常见病因;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将导致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影响视力,如治疗不及时将导致失明。因此,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除了要很好地治疗全身病,还要重视对眼部的影响,积极、定期进行眼科专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