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逆转早期成为可能

邓宏伟医生 发布于2023-04-29 22:19 阅读量3827

本文由邓宏伟原创

青少年近视在发生早期如能及时干预是可以逆转和控制近视进展的。如何逆转?需要采取针对性个性化措施。

由于近视发生发展有遗传及环境因素,当发现眼轴增长过快,眼底已经发生近视化改变特征时(如:出现近视弧.豹纹状眼底等),即便仅有100度以内的屈光度,也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这类轴性近视发展会相对较快。目前可以考虑低强度红光治疗,控制眼轴增长,改善脉络膜血液循环。如果眼轴不长,发生近视年龄在7-9岁,屈光度在快速散瞳验光后为200度以内的近视,可以考虑为屈光性近视,是由于过度近距离用眼导致,检查调节功能后,在改善用眼行为的同时可以增加睫状肌恢复的药物和方法,如施图伦眼水及阿托品散瞳和中医理疗及翻转拍等增加调节灵敏度的方法。

当近视屈光度大于100度通过充分散瞳验光后的屈光度矫正是必须的手段之一,尤其是让黄斑区保证成像清晰以及视网膜周边为近视离焦成像状态是目前OK镜和各种光学离焦镜控制近视的理论基础。

近视的近距离用眼改变也是有效近视控制方法,如使用远化雾视屏改变用眼距离等。

近视早期用眼行为改善是必须强调的,家长总认为没有看电子屏幕不应该出现近视,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认识,大量近距离阅读及弹琴等均是在半米以内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行为,均需要控制时间!关注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形成20分钟看近20秒钟看6米远的良好用眼习惯。

建立健康用眼环境和读写姿势也需要家长和孩子重视。

如果视功能在近视发生前就已经有问题,如存在斜视,会对近视发生发展有影响,推动双眼视不平衡和屈光参差的加大。

因此,了解眼轴眼压眼底和双眼视功能对近视控制手段的针对性实施十分必要。

双眼视功能健康状态打造需要从0岁开始。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