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屈光不正占眼科门诊常见病的一半以上,而且所有眼部疾病大多会导致视力问题,验光检查是眼科检查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配镜是对于验光后可以矫正到正常视力的患者所提供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随着人类对视觉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和科技的发展,配镜也逐渐需要个体化配置。这不仅需要考虑到单眼视力的提高,还要考虑到双眼视力的平衡,镜片的瞳孔距离,以及与眼睛的距离和瞳孔的高度等因素,使得一副眼镜已经不仅仅是美观和提升视力,而是上升到矫正双眼视功能和治疗弱视等眼科疾病的范畴。
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个性化控制近视进展的镜片的出现和各种隐形眼镜的使用均不能仅仅作为商品在眼镜店销售,而是需要医生指导下来个性化给患者配戴,真正达到患者可以看得清晰和持久的目的。
一、儿童青少年验光配镜必须由医生给予正确指导:
儿童青少年验光配镜绝对不能作为单纯的商业行为来运作,在配镜过程(如镜架选择需要根据儿童鼻梁发育)也需要医生给予正确指导建议的,如果只是按照医生的配镜处方到眼镜店不在医生指导(根据患者个人治疗所需)下简单去根据眼镜店要求(多是商业性以追逐商业利益最大化)来配镜,也可能引发影响儿童视力不能健康发育的问题,这在小儿眼科门诊并不少见。
1、验光度数不等于配镜度数:
眼镜店经常按照验光结果来直接配镜,而这种做法往往没有考虑到患者双眼视情况。
科学配镜是需要根据眼位,双眼视觉、调节力以及年龄等因素来综合给予配镜处方。例如:一个4岁孩子,0.6视力,快速散瞳后有1百度远视,眼位正常,这时如果给他配上远视眼镜会导致孩子近视化进程加快。也就是说这种孩子本来不该配眼镜,眼镜店按照验光度数直接配镜会加速近视出现。
而对于合并内斜的孩子,是要根据散瞳结果直接给予配镜度数的。不是按照瞳孔缩小以后再来验光的最佳矫正视力来配镜的。
对于双眼有屈光参差,就是两个眼屈光度相差大于1百度的患者。如果双眼相差大于250度,会导致患者双眼物像大小不一,不能融合物像,需要调整配镜度数。所以配镜有时需要试镜过程来调整。
2、配镜不都是单纯的购买行为,而是需要医生的指导和参与:
先讲述一下眼科门诊常见的几个病例来说明配镜必须医生的正确指导。
典型病例1,患者,女,6岁,由于体检发现有视力异常来就诊,经过散瞳验光发现有6百度远视,患者到就近的眼镜店配镜,3个月后来复查发现患儿出现明显的内斜视,戴镜视力也不能很好提高,仔细检查发现患儿所配戴的眼镜镜片瞳距误差了10mm,造成了镜片配戴后的三棱镜效应,引发内斜视出现。
典型病例2,患者,女,5岁,验光后发现有散光和远视,按照医院开的验光度数自己到眼镜城去购买眼镜,配镜后3个月,妈妈发现孩子左眼视力出现异常,来医院复查发现眼镜镜片散光度数的轴向配反向,造成人为的压抑性弱视出现。
典型病例3,患者,男,7岁,孩子验光后,父亲图省事直接在网上订购眼镜,结果戴镜后3个月,发现孩子更加看不清黑板,来医院复查发现近视进展了近100度,医生检查孩子发现,眼镜经常滑落到鼻子下方,眼镜和眼睛的镜眼距离过大,这些均会导致孩子的近视进展加快。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一幅眼镜不仅要美观,还要根据孩子头围和鼻梁发育来选择一个可以稳定在孩子眼部的镜架,越小的儿童越要关注到镜眼距的问题。如果镜架佩戴不稳定,就会导致即使镜片度数配准了,但是由于镜片配戴问题造成孩子还是会出现视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