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脊柱内镜是国际公认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关节疼痛、颈椎病等慢性颈肩腰腿痛的最佳微创治疗手段。它采用局部麻醉,只需大约8mm的微小切口,就能达到开放手术一样的手术效果,并且病人术后2小时即可下地行走,无需特殊的生活照顾。
至今为止,我完成脊柱内镜手术已经超过2500台了,这已经是相当大的手术量了。我发现,如果要接受这样一个手术,几乎每个病人都会有同样的问题询问医生,比如手术效果怎么样?手术风险大不大?会不会复发等等。所以在这里,我给大家统一作答。
1、 椎间孔镜的手术效果怎么样?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言,手术效果等同于开放手术。并且由于手术创伤远远小于开放手术,故病人术后的恢复远远快于开放手术。一般来讲,术后无需额外照顾。毫无疑问,内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没有之一。
对于腰椎管狭窄症而言,手术优良率则略差于开放手术。原因在于内镜手术是微创手术,手术范围和视野必然没有开放手术大。有时候,对于一些复杂的椎管狭窄手术,可能在内镜的视野之外,还存在引发症状的狭窄没能解决,这就是内镜的局限性。所以,一个椎管狭窄的内镜手术,就对手术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术前就要尽量准确判断关键的狭窄位置,术中精准到达那些位置,将神经压迫解除。一旦手术成功,病人就避免了接受大手术的风险和身体创伤。对我个人而言,有85%以上的把握完成一台成功的腰椎管狭窄微创内镜手术。
2、 椎间孔镜的手术风险大不大?
外科手术风险通常包括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等。
椎间孔镜的手术出血量通常小于10ml,开放手术失血量通常大于200ml,相差20倍。
椎间孔镜是在循环无菌盐水冲洗下完成的,相比在空气中完成的开放手术,细菌停留在伤口内导致感染的风险远远小于开放手术。
椎间孔镜是局麻完成的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是清醒的,所以一旦手术器械刺激了神经,病人可以立即告诉手术医生,所以手术医生误伤神经的概率小于千分之一。而开放手术采用全麻或者半身麻醉,即使手术当中神经被切断,医生也可能毫无知觉。
小结,椎间孔镜的手术风险远远小于开放手术。
3、 椎间孔镜的手术复发率高不高?复发了怎么办?
任何腰椎手术都存在复发的可能。对于椎间孔镜手术来讲,以下4类病人复发率较高,达到10-15%。这4类病人是:超过60岁的老年人、身高体胖超过180斤的男性和超过150斤的女性、腰椎失稳的病人和腰椎终板炎的病人。除了以上4类病人外,大多数病人内镜手术的复发率低于1%。作为对照,开放手术的复发率大约在3.5%。所以,相对于开放手术而言,椎间孔镜手术具备优良的复发控制率。
对于复发的病人,往往还可以再次做内镜手术,将再次突出的髓核取掉。即使做两次内镜手术,手术创伤也远远低于一次开放手术。术后恢复也远远快于一次开放手术。
4、 手术为什么用局麻不用全麻?
很多病人问我,为什么手术不上全麻,我一想到手术疼痛,就会恐惧、焦虑。其实原因就是为了病人的手术安全!
椎间孔镜是一个切口只有7-8mm的微创手术,医生不可能通过这么小的切口一层层看到病人的身体结构,只能通过病人的疼痛反馈来判断内镜通道的建立是否安全。一般来说,一点点腰痛是不要紧的,如果有明显的臀部和下肢的疼痛,医生就会知道通道可能刺激了神经,应该调整通道的位置,避开神经,保证手术的安全。所以,一点点可以忍受的疼痛,换来如此微创的手术,获得和开放手术一样的效果,还是非常值得的!
5、 手术后如何休息和康复?
内镜手术非常微创,手术后2小时病人即可下地行走,术后康复时间远远小于开放手术,但术后短期内仍然需要非常小心,不能过度运动及锻炼,否则适得其反,会增大复发几率及减少手术效果。一般来讲,我们要求我们的病人术后3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每天可以起来5次,每次时间在15-20分钟内,利用这段时间,病人可以吃饭、洗澡以及散步等等。3周后,大部分病人可以开始逐步恢复工作。3个月后来复查腰椎核磁共振,如果结果优良,则可以开始进行慢跑、游泳等体育锻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