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不仅使患者身体承受巨大的痛苦,还对患者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有这样一种疾病,痛起来像是被灼烧、电击、刀割样的感觉,得过的人都称它为疼痛之最,在吃饭时痛,睡觉时也痛,就连呼吸都痛,让人对它闻风丧胆。这一种痛得让人“刻骨铭心”的疾病,就是我们民间常说的“蛇缠腰”——带状疱疹。
那什么是带状疱疹?又为什么会这么痛呢?下面由疼痛科医生给大家一一道来。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生蛇等)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皮疹通常分布于沿神经行走的特定区域,呈单侧性、带状型,一般不超过身体中线,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带状疱疹和水痘的“罪魁祸首”都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疾病。
带状疱疹主要症状:神经痛
由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会影响神经,受累的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导致周围神经的相应神经元敏化,因此出现剧烈疼痛。
其性质可表现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轻触皮肤即可产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定义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
临床上,带状疱疹患者在急性爆发之后,30%-50%的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疼痛剧烈,可能更甚于分娩痛,痛感可达十级,难以忍受。
一旦患上带状疱疹,患者不单在身体遭受疾病伤害,疼痛的侵袭,同时对精神状态、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研究数据表明,98%的带状疱疹患者出现带状疱疹相关疼痛,其中91.8%的患者为中至重度疼痛,疼痛严重影响睡眠、情绪和日常生活。
带状疱疹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主要抗病毒治疗和镇痛治疗。
①抗病毒治疗:发病初期使用口服、局部或静脉抗病毒药物。
②镇痛治疗
局部用药:止痛贴剂,能快速缓解疼痛,且全身吸收少,全身副作用较少。
口服用药:抗抑郁药、抗癫病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等。
2.物理治疗
微波具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减低感觉神经兴奋性,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氦-氖激光治疗可激活内源性抗痛物质起到镇痛作用。局部可用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照射等促进水疱干涸和结痂。
3.疼痛科微创治疗技术
① 神经阻滞治疗
② 神经射频毁损治疗
③ 肉毒素皮内注射术
④ 神经调控治疗
⑤ 中枢靶控输注系统植入术(适用于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通过微量药物直接作用于脊髓或大脑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ps:疾病程度因人而异,具体治疗方案请到医院咨询专业医生。
4.易感人群
① 50岁及以上成人;
② 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行肾病、慢阻肺等;
③ 免疫低下、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人群。
5.预防措施
预防带状疱疹,应从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出发,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此外,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有效预防50岁及以上成人带状疱疹。
接种程序:2剂次接种(第一剂与第二剂间隔2-6月接种);
保护效力: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三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对50-69岁及以上人群预防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为97.2%,对≥70岁的人群的保护效力为91.3%。针对PHN的效力在50-69岁人群的受试者中为91.2%,在年龄≥70岁的受试者中为88.8%。
保护时长:10年随访研究发现,体液免疫水平是接种前的6.0倍,细胞免疫水平是接种前的3.5倍,保护效力仍高达89%,数学模型预测疫苗相关免疫应答在首次疫苗接种后可维持至少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