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孩子胖在起跑线上!/安静的胖子,你将在肥胖的路上越走越远!/别不信,做个“健康的胖子”真的很难

王海澜医生 发布于2020-10-10 10:18 阅读量6371

本文由王海澜原创


别让你的孩子胖在起跑线上!



Kjellberg教授选取了212名瑞典儿童,平均年龄为6.6岁,从2008年随访到2011年,发现其中超过1/4(26%)的儿童都有代谢综合征(MS)的危险因素。这篇文章于2018年10月17日发表在ACTA Pediatrica上(见上图)。Kjellberg教授呼吁大家要重视MS,因为这不仅是瑞典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


来源:中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Meta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论用哪一个标准诊断代谢综合症,男童的发病率均高于女童。


IDF标准:2.9% vs 1.8%;NCEPIII标准:7.1% vs 5.2%;CHN2012标准:2.4% vs 1.5%。


我国的儿童及青少年中已经广泛流行,社会应该提高对代谢综合症的重视,预防肥胖是降低代谢综合症发生的核心措施。因此,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对于儿童肥胖应该尽早筛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MS在儿童及青少年的发生率。





安静的胖子,你将在肥胖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篇文章说啥呢?


这是一项来自于美国的调查,4.8万名参与者。结果表明,在1999-2016年间,美国尝试减肥的人越来越多。人们通常会采用减少饮食摄入、运动、多喝水的方法来减肥;人们吃水果、蔬菜和沙拉的频率有所增加,也会努力避免糖果和甜食,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然而,事与愿违,美国人的BMI不但没有随着种种尝试而降低,反而还逐年上升。


第二项研究给努力减肥者一条明路:运动。研究分析了167万人,符合每周有氧锻炼时间超过150分钟和每周2次或以上肌肉锻炼人群的肥胖风险较低。


看到没?运动必不可少。不要以为少吃就可以减肥,运动真的很重要!


安静的胖子请你动起来!

 


别不信,做个“健康的胖子”真的很难


“胖点就胖点呗,我又没病。”


不得不承认,一些超重的小伙伴儿十分擅长一边这样安慰自己,一边磕着肥宅快乐套餐“可乐+鸡翅”,一边葛优瘫。


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Network Open)》刊登了一项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研究,试图扯掉所谓“健康肥胖”的遮羞布。



什么是健康肥胖?


研究团队给出的定义是:在研究开始时无任何慢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病史,也不存在任何代谢异常(如高血压、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等),体重指数≥24.0 kg/cm²。较为学术性的称呼则是:代谢健康型超重(MHO,下称“健康肥胖组”)。


体重指数(BMI)=身高(cm)/体重(kg)的平方)。


为与之相区别,那些BMI<24.0的参与者,则被称作:代谢健康型正常(MHN,下称“正常组”)。


研究之初,健康肥胖组的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尿酸水平比正常组高一些。随访4年间,健康肥胖组的糖耐量异常风险增加了约1.5倍,高血压风险增加了1.18倍。


结论想必你懂了,只要你胖,即使此时此刻是健康的,但身体早晚要被过多的脂肪拖垮。


为啥今天只跟胖子过不去,看看最新研究怎么说?



通过这项分析,研究团队发现,肥胖会增加个人患冠心病、卒中、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肝病、肾衰竭和肺癌等各种疾病的风险。


患肥胖症的女性比患肥胖症的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与肥胖女性相比,男性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肾病的风险更高。


这项研究表明了超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女性和男性可能会面临不同的疾病风险。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预防和治疗肥胖是预防其他更多疾病的关键一步。


今天推荐的这几篇文章,好像都好有针对性,胖胖表示伤心。


肥胖不仅是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肥胖与其他相关疾病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被探究,肥胖在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知之甚少——科学家们会努力搞清楚的,你要努力的是:


    减肥,要从娃娃抓起!
    安静的胖子,尽快动起来!
    健康的胖子,健康只是暂时的,减肥要趁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