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了
体检变得越来越普遍
不少人去体检
发现肺部有结节
“好家伙,是不是得肺癌了?”
“为什么我这么年轻,会肺结节?”
“为什么偏偏是我?”
一看到“肺结节”几个字
很多人内心一下就慌!了!
肺结节于是变成“心结”!
正常人的双肺约有3亿个肺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呼吸到的空气中的烟、雾等灰尘,会通过鼻腔、气管最终到达肺泡。面对这些外来异物,身体会做出反应,其中作为全身最大免疫器官的肺,里面的免疫细胞(如白细胞、巨噬细胞等)或淋巴结会去跟这些灰尘“打架”,把它们吃掉或者是在战斗中和灰尘同归于尽。在战斗的过程中,就会在肺表面形成结节或是钙化点。
这部分结节多数情况下会被机体再消化或吸收,也有一部分,会在肺表面或肺内永远存在,甚至会随年龄而逐渐增大。
总之,引起肺结节的原因比较多,感染、炎症、肺部原发肿瘤、转移瘤以及其他良性疾病的表现都可能会出现肺结节。
并不是所有的肺部包包都叫肺结节,具体叫什么跟包包的大小有关:
最大直径小于5mm的包包叫肺微小结节
最大直径在5mm~10mm之间的包包叫肺小结节
最大直径在10mm~30mm之间的包包叫肺结节
最大直径大于30mm的包包叫肺肿块
有文献报道,肺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真正恶性的比例只有 1.2%;肺部小结节大部分由良性疾病引起,小于 6 毫米肺结节,是肺癌的概率不到 1%;直径在 6~8 毫米之间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在 0.5%~2%;直径大于 8 毫米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大于 3%。
年龄在四十岁以上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应规律体检,并增加胸部CT检查项目,将其作为常规肺癌筛查的手段。
1、吸烟≥20包/年(或每年400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每年400支),戒烟时间<15 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有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那肺结节要不要切?
纯磨玻璃结节
≤5mm:可以暂时不用切除,6个月后复查,随后1年复查1次;
≤10mm:可以暂时不用切除,3个月后复查,随后1年复查1次;
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
≤8mm:3、6、12个月后复查,没有变化的随后1年复查1次;
>8mm:3个月后复查,持续存在可考虑CT或手术;
>15mm:CT评估、活检或手术。
具体要不要切最好还是听从医生的建议再做决定。
怎么预防肺结节?
科学地讲,目前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保证一定能预防肺结节,但是有些办法是可以降低肺结节发生概率的,比如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污浊空气、油烟、石棉、砷、镉、铬、煤烟等;多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保证优质蛋白及蔬菜水果摄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