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今,结核病依然是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
在过去的40年中,结核病的“治愈”已被定义为:通过规范的抗生素治疗,以实现根除活动性结核,同时预防结核菌耐药性和复发。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结核病引起的永久性肺损伤是频繁且严重的。
有研究表明,即使在抗菌治疗成功结束后,仍有27%的TB患者出现中度或重度肺功能损伤。另一项研究表明,在完成结核病治疗1年后,三分之一的结核患者仍存在严重且不可逆转的阻塞性肺通气不良。在美国的研究表明,结核病治愈人员可能存在预期寿命缩短的影响。但以上研究数据有限,并且目前也不清楚导致结核病“治愈”后永久性肺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
当前的指南也没有预见到与结核病相关的肺损伤的具体监测或治疗,也没有将由于长期丧失肺功能,或其他后遗症而导致的残疾纳入当前对疾病总负担的全球估计中。并且,由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结核病治愈后并未随访患者,因此长期并发症的程度及其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至今未知。
因此,若要真正”治愈“结核病,我们不能继续忽视结核病的”后遗症“。
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影响结核病治愈后长期肺功能损伤的临床/微生物/免疫和社会经济风险因素;需要真正”完整“的认识与结核病本身和结核病的治疗,以及结核病后遗症相关的患者和卫生系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