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女性,拿着B超单,指着上面“卵巢多囊样改变”的字样,或拿着性激素六项结果单,来问我们:“医生,我这个结果是多囊吗?能不能治呀?”这些女性大多较为年轻,甚至有的还在上学,面对“多囊”这个陌生的词,她们的表情茫然或慌张。
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是“多囊”,这种疾病有什么危害,又该如何去治疗?
什么是“多囊”?
“多囊”全称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缩写为PCOS)。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的慢性疾病。
诊断标准有:
1、月经稀发或闭经;
2、高雄激素血症或临床高雄激素表现,具体可见痤疮、多毛、毛孔粗大、皮质增多等;
3、卵巢超声呈多囊样改变。
以上三点符合两点,再排除其他会引起排卵障碍和高雄激素血症的疾病,就可以下PCOS的诊断了。(因此,不可以单凭B超单上“多囊样改变”来下PCOS这个诊断哦。)
多囊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约5-15%生育年龄的女性患有PCOS,在生活压力大的城市,发病率会更高。大多数女性是因为月经不规律,或不孕前往医院看病,也有少数是因为痤疮反复,体毛增多,在看过皮肤科后转往妇科内分泌就诊。
多囊的病因:
多囊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遗传(母亲月经稀发、排卵障碍,或父亲有秃顶等高雄激素表现,或亲属中有糖尿病人)、营养(肥胖与高能量饮食)、环境、精神因素(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等有关。
多囊的表现
PCOS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呈多样化:
1、 月经稀发或闭经。
2、 排卵障碍,卵子不能长大及自发排出,导致继发不孕。流产及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增高。
3、 外形男性化,反复痤疮、体毛增多,毛孔粗大等
4、 长期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等的风险。
5、 影响情绪,更容易抑郁和焦虑。
多囊卵巢的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类似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慢性病,贯穿患者一生,无法用某种药物或手术将其“根治”。但可以通过治疗达到调理月经和受孕的目的,也是另一种意义的“治愈”:
月经不规律,可用药物来调整月经周期,同时预防子宫内膜癌;
多年不孕,可通过药物促排,定期检测排卵情况,必要时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反复痤疮、多毛等,西医常用口服避孕药等进行改善;
代谢异常者,西医常选二甲双胍等进行干预。
有研究显示,中医的针灸改善PCOS月经周期,降低总睾酮水平,调节葡萄胎稳态等作用。在不同时期服用不同中药方剂,也可以起到帮助排卵,调节内分泌,降低流产风险的作用。临床上常中西医同时进行治疗。
与其他慢性病相同的是,多囊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加强运动,肥胖者通过减肥,来改善多囊的情况。除此之外,还要学会调节情绪,适当放松,避免自己长期处于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之中。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多囊有了简单的了解。多囊虽是慢性病,但是并不是洪水猛兽。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医生的指导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我们和多囊卵巢综合症也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与其担心多囊对自己的影响,不如此刻就放下手机,运动起来,早点休息。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对抗疾病最便宜、最方便、甚至有时会成为最关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