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指血糖监测是最便捷、实惠的监测方法,然而如何测血糖仍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头疼的事情。有些人对血糖监测的意义一知半解,因此也就稀里糊涂的测着血糖,还有些连自己每天要测几次血糖,怎么测,是饭前测、饭后测还是睡前测都不清楚。下面整理了自我血糖监测中重要的四个知识点,助你轻松测糖,科学降糖。
哪里有阴影,哪里就有光
很多糖友对血糖监测的认识还停留在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之一的认识上,但究竟血糖监测对病情有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科学研究告诉你:血糖监测做得好,糖尿病达标越是早!自我血糖监测不仅可以帮助调整口服药和胰岛素剂量、饮食和运动方案,并能实质上改善糖尿病。研究表明进行自我监测血糖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明显降低,且可以减少糖尿病的相关不良事件,可谓是事倍功半。
2型患者需要自我监测血糖
各大权威指南一致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进行自我监测血糖,频率应根据患者病情实际需求来决定:
1.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的糖尿病人,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来了调整饮食和运动。
2.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至4次空腹或餐后2h血糖。
3.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基础胰岛素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预混胰岛素患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4.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危而住院治疗者应每天监测4至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
餐后血糖不容小觑
实际上,一个人的一天中餐后血糖状态是从早餐到入睡前的整个过程,它的时间远长于空腹血糖的时间,所以餐后血糖更能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状态,它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餐后血糖有其重要性:餐后血糖是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决定者,它的葡萄糖毒性作用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发生,且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糖尿病患者监测及控制餐后高血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监测血糖时间不同,意义不同
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每天在多个时间点测定血糖,然而现实中许多糖友不能忍受“十指连心”之痛,亦无法承担反复监测带来的经济负担,因此,有的放矢的测血糖显得尤为关键。下面整理了各时间点血糖监测的适用范围,方便糖友有的放矢监测血糖。
餐前血糖:空腹血糖较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
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HbA1c仍不能达标者;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者
睡前血糖: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患者
夜间血糖:夜间血糖
其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最后,别忘了记下每次的血糖监测结果,良好的血糖监测记录可以帮助糖友管理血糖,携带血糖监测记录就诊,可以更方便与医生交流病情,提供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