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更易感,小心这潜伏身体的“难忍之痛”

廉翠红医生 发布于2024-08-27 04:15 阅读量11492

本文由廉翠红原创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和进展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接近5亿人正遭受糖尿病的困扰,疾病负担不容忽视。


带状疱疹


皮肤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全球总体人群发病率为(3~5)/1000人年,疫力下降时易发,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病例在150万例以上。




带状疱疹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蛇缠腰”“生蛇”“缠腰龙”,由初次感染后潜伏在人体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发的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容易再次活跃侵袭机体。典型表现是皮肤单侧出现成簇水疱疹,伴随的神经痛可表现为针扎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的疼痛感觉,令人难以忍受。




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50%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


大家可能不知道带状疱疹竟然还和糖尿病有关,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糖尿病与带状疱疹。


糖尿病导致免疫力低下,使病毒更易激活】


1.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免疫系统受损,致使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数量下降,使病毒更容易侵袭。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内,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功能受损也会让病毒更容易被激活和繁殖。


3.糖尿病患者伴有的血管病变会影响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和营养支持,使机体对病毒感染后的清除力进一步降低。


【同时带状疱疹也会影响血糖控制不佳】


带状疱疹神经痛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睡不好觉,容易导致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造成体内的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胰升糖素等升糖激素持续升高,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糖友该如何应对带状疱疹呢


01    接种疫苗

对于50岁以上成人,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人群,自身免疫力较弱,接种两剂次带状疱疹疫苗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是降低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02   控制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来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维护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同时也是避免发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03   提高免疫力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来提高抵抗力,包括充足的睡眠和均衡饮食,避免熬夜,避免压力过大,避免外伤感染。


04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特别是与带状疱疹水疱液直接接触。如果自己患上了带状疱疹,要保持发疹区域的干燥清洁,避免过度摩擦或损伤皮肤,减少感染的风险。


05   及时治疗




出疹后的72小时内,及时规范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镇痛、营养神经等)有利于减轻病情严重程度、缩短病程及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同时,避免挠抓防止发生细菌感染。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往往症状重、治疗时间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发症发生率高,如果疑似发生带状疱疹,请尽早到医院皮肤科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




希望糖友们都能快乐生活,远离疾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