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缠腰”绕一圈会致命吗?

廉翠红医生 发布于2024-01-19 21:05 阅读量939

本文由廉翠红原创


民间有句俗语“蛇缠腰,生蛇疮”还有传言“蛇缠腰,缠满一圈就没命”

“蛇缠腰”其实是医学上的带状疱疹,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发病时皮肤会变得非常敏感,引起神经痛,如烧灼、电击、针刺般,持续难熬、久治不愈。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儿童)初次感染后表现为水痘或隐匿性感染,此后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神经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

在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如呼吸道感染、血液病、风湿类疾病活动、肿瘤性疾病),潜伏的病毒再次被激活,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着周围神经纤维而移动到皮肤,在皮肤上产生带状疱疹所特有的节段性水疱疹。

带状疱疹多发于胸背部、颈部、头面部、腰部;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疱壁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

10%-25%的患者会在眼部发带状疱疹,眼部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常见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患者会出现单侧眼睑肿胀,眼部充血,疼痛较为剧烈,通常还出现同一边头部疼痛,还可能出现溃疡性角膜炎,影响视力。 

(带状疱疹临床表现图)

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期,即使衣服轻微摩擦和洗澡时水接触皮肤,都能让人疼痛难忍。更让人谈之色变的是,带状疱疹很容易造成神经痛的后遗症。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可能面临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疼痛。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的几率越来越高,50岁以上人群因为细胞免疫功能逐渐衰减,其发病率更是显著,而进行接种疫苗可以使得这种风险降低。

由上可知,带状疱疹通常只在躯体单侧出现,那么带状疱疹长一圈会致命?谣言!!除非是免疫力非常差的人,如血液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人群,才有可能双侧都长带状疱疹,这种情况极少见。即使真的两侧都长,长成一圈,无非是症状稍微重一些,并不会有性命之忧。但是,即使不会有生命危险,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也会让人“生不如死”,所以一旦得了带状疱疹,千万不能延误治疗,早日就医。

虽然目前没有能直接杀死人体内病毒的药物,但是有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只要用药及时,就可以减少病毒对神经的损伤,皮损、神经痛等症状都会减轻。

治疗带状疱疹的关键在于抗病毒药物要早期用药、足量用药、足疗程用药,同时注意保护皮损处,避免继发感染,可以快速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总的来说,带状疱疹并不可怕,但是需要早期、及时、足量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果遗留神经痛,依疼痛程度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多数可以缓解。但对于高龄、体质弱的患者,预后较差。50岁以上的人群,可以考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疫苗预防带状疱疹是既有效又经济的重要手段。

本文作者:王玺


教育经历:
深圳大学皮肤性病学临床专业型硕士,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
擅长疾病:
脱发、色素性疾病、痤疮等损容性皮肤病。
学术任职:
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皮肤科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指导老师:廉翠红

 

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欧洲布鲁塞尔自由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者

岭南名医

现任中国女医师协会皮肤病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学会——真菌学组委员、激光美容学组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医美分会激光与皮肤美容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护肤品专委会秘书长,中整协医美互联网与自媒体专委会主任委员,中整协医美与艺术分会注射美容与微整形艺术专委会第一届常委,中国中医美容协会炎症性皮肤病专委会副主委及激光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医学护肤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美容学会毛发学组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皮肤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优协儿童过敏免疫专委会委员,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皮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理事。积极参加医学科普工作及学术交流活动,在皮肤美容界有一定影响力。主持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科研课题多项,主办国家级及省市级学习班多次,发表国外SCI论著8篇,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参编专业专著3部,主编科普专著2部,主译专著1部,并先后多次接受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来访及举办科普讲座。

专业特长:皮肤病互联网医疗管理,创办个人公众号(皮肤专家廉翠红博士),在互联网领域及自媒体领域有着一定影响力,对难治的皮炎湿疹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肤真菌病、痤疮、脱发、色斑及银屑病的诊治及皮肤医学美容,各种皮肤医学美容问题诊疗经验丰富。入选2017年度及2018年度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健康160年度医生影响力排行榜。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