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疱疹又称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一种对称发生在手和(或)脚的水疱性皮肤病。
典型皮损为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略高出皮肤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烧灼感,通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一般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重,入冬又好了。
汗疱疹有哪些典型症状?
发作常以瘙痒开始,随后在手掌、脚底,以及手指、脚趾的两侧突发剧烈瘙痒性水疱,常对称分布。
水疱一般为针尖至米粒大小,内含有清澈浆液,发亮,偶尔可变为浑浊,位于皮肤深处。严重者水疱可融合成大疱。
水疱略高出皮肤表面,周围皮肤正常,无炎症反应。
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可自然吸收,干涸后会出现脱皮,露出红色、薄嫩的新生皮肤,此时常感疼痛。
(图来自网络)
汗疱疹有哪些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汗疱疹的患病风险:
情绪紧张、压力过大;
暴露于存在镍、铬金属的环境中;
气候湿热或季节变化;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伴有特应性皮炎的患者;
吸烟、紫外线照射等。
如何收拾这个汗疱疹“小妖精”?
1. 早期水疱期治疗以干燥止痒为主,可用1%炉甘石洗剂外擦;
2.开始脱皮时可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
3.局部反复脱皮、干燥疼痛者,可外用2%~5%的水杨酸软膏或10%尿素霜等。
温馨小提示:
(图片来自网络)
1. 保持手足清洁干燥,用温水、温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洁手脚。
2.避免配带戒指等手部饰品。
3. 进行潮湿作业或摩擦性工作(如园艺或木工)时佩戴专用手套。
4. 忌用热水烫洗患处,避免抓挠,防止感染
5. 如果对镍或钴过敏,避免食用含镍或钴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