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抽动、挤眉弄眼、清嗓子、注意力不集中有感,试试中药

秦巍医生 发布于2025-07-07 09:05 阅读量261

本文转载自网络

治小儿抽动、挤眉弄眼、清嗓子、注意力不集中有感,试试中药

摘自,北京,任博士

2025年05月31日

任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师承民间,大学深造,追求实效,不善空谈,看病仔细,方小药精,以微末之学,助君除疾。

2024年01月16日 “任巧生金匮真言”改名“北京任大夫”

大家好,我是北京任大夫。不少小朋友存在挤眉弄眼、老清嗓子、注意力下降、多动等症状。

但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小儿抽动障碍,也叫抽动秽语综合症。

口鼻眼睛的症状还好,问题不大。背后隐藏的注意力缺陷、心理行为障碍、多动等症状,危害性不容小觑。会对患儿的生活、学习和社交产生严重影响。

这个病西医有专用药物治疗,但归类到精神药品,也存在副作用风险,很多家长难以接受。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多从平肝熄风入手,但是许多医家以及我自己通过实践发现。内风只是标,单纯平肝熄风效果并不好。

对于内风证,我认为成人内风多来源于肾,小儿内风多来源于脾。

成年人随着年岁的增加,精气的亏耗,肾气易虚。小儿禀赋所得,肾气有藏,往往因为喂养不当造成脾胃先虚。

当然这也不绝对,也有很多小儿先天肾气不足。

所以治疗小儿内风证,多从脾胃入手,有时也要兼顾肾脏。

小儿抽动障碍在内风证的基础上,往往有外风引动,内外合邪的情况。内风的基础是脾虚,母病必然及子,肺卫必然不足,容易招致外风,留恋不去。

所以治疗小儿抽动症,我常用的思路是健脾为主,偶加补肾,平息内风为辅,疏解外风为佐使。治疗效果不错。

常用基本方为:白扁豆20-30g,生白术10-30g,炒大米10-15g,山药10-30g,鸡内金6-12g,六神曲9-15g,茯苓10-20g,清半夏3-9g,陈皮6-9g,防风5-10g,钩藤9-15g。

加减法:舌质有红点,甚至草莓舌,加炒栀子、黄连。

舌质红苔黄厚,加黄连、厚朴、广藿香。

舌质红,睡眠翻来覆去,睡觉出汗,加炒栀子、生石膏。舌质淡睡眠不安,加大枣、当归、枣仁。

食欲亢进,加生石膏、大黄、炙甘草。

大便干燥,羊粪球,减山药,加芒硝、枳实。

近期有感冒未痊愈,或者遗留感冒症状,加僵蚕、蝉蜕。

喜静恶动,老喊累,加太子参、党参,人参(短期使用)。

若抽动症状突然加重,加全蝎、僵蚕、蝉蜕、地龙。

若胆儿小,老说害怕,善恐,加远志、石菖蒲、山茱萸。

若发育迟缓,加山茱萸、地黄。

总体以治疗脾胃为主,大法有理气、补虚、燥湿、清热、通腑等。调治脾胃尤其需要忌口。

饮食上注意不要吃辛辣,水果,牛奶,冰凉,酸菜,奶油,蛋糕,巧克力,咖啡。不要吃鸡肉、海鲜,适当吃一些猪瘦肉,鸭肉,牛羊肉少吃。鸡蛋每天最多一个,不能煎炸。

点评,中医以主观判断为长,经验可以源于千古秘籍,儿科中药处方接近食疗,安全性较好,可以一试。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