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认识手足口,制服手足口,远离手足口。

秦巍医生 发布于2019-08-09 17:10 阅读量7566

本文由秦巍原创

如何才能认识手足口,制服手足口,远离手足口。

1.手足口典型表现是什么?

如果孩子全身皮肤尤其手、足、臀出现点状,小米状或芝麻状红色皮疹、疱疹,同时口腔或咽喉粘膜出现了疱疹或溃疡,那就可以诊断为手足口病了。出现该病时,除了以上表现,部分孩子还可能伴有发热、咽喉疼痛以及因咽喉疼痛引发的进食明显减少和哭闹等表现。

如果只有典型皮疹,没有口腔或咽峡疱疹也可以诊断手足口,这部分患者通常不严重。

如果没有皮疹,只有口腔或咽峡疱疹通常不诊断为手足口,仅仅诊断疱疹性咽峡炎,但不代表后续病程不会出疹,只是暂不诊断。这种情况应视为不典型手足口或者早期手足口,治疗和手足口基本一样,一样需要警惕手足口的并发症。

那是不是病毒不厉害的,孩子免疫系统厉害的,就皮疹少呢?

不是的,目前认为,皮疹的多少并没有相应的合理解释,和症状的轻重没有关系。有些重症手足口病,反而没有几个皮疹。当然,也不要认为疹子发不出来的都是重症的,多数疹子不多的手足口病基本属于轻型的。

手足口病有的发热有的不发热,原因尚无确定的解释。但通常持续高热的孩子会显得更严重一些,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医生和家属都应更为小心。

手足口病并不需要针对皮疹进行治疗,主要是需要针对口腔疱疹破溃后形成的口腔及咽峡溃疡进行治疗,疱疹最多见与舌头和颊粘膜,其次为唇齿侧和硬鄂,口周也会出现。开始时为红色斑点,继而发展为周围红晕的水泡,继而会破裂,形成溃疡,家长如果看到咽喉亮白的点或片就是溃疡,这时孩子会说咽喉疼痛并且拒绝吃东西,小婴儿出现拒奶。

2.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如何识别重症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部分患者伴有发热。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病毒有100多种,其中已知能导致手足口的大约有20多种,这些病毒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基本上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也无需避开,是生命过程中建立健全抵抗力的必须经过的关卡。在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其中柯萨奇病毒主要导致轻型手足口,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我国重症手足口的主要病毒。

病毒在患者的口咽、鼻咽,肠道复制,在皮肤起的疱疹里面也有。所以,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这些含有病毒的物质接触过的地面、墙壁、玩具可能有病毒附着,当然也有很强的传染性。当健康的孩子经口摄入这些病毒,比如玩了有病毒的玩具之后吃手;或者患病的小朋友拥抱时,碰到了皮肤上的疱疹,之后吃手;或者直接舔到有病毒附着的玩具、墙面等,都会导致发病。

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

好发年龄: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尤以3岁以内更常见。

好发季节:该病全年都可以发病,但在学生开学以后逐渐增多,暑假寒假病例骤然减少,符合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

手足口预后: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多数为普通型,部分症状较轻的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单纯病毒感染未合并局部化脓的患者有自愈倾向)。

某些年份手足口的重症患者会特别多,这和致病病毒的随机变异有关,比如2008年,就出现大批并发脑炎的重症患者,死亡率格外高,但大多数年份重症患者比例都不会很高,在1%上下。

重症手足口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四肢抖动甚至惊厥。疱疹、皮疹、发热无论如何程度均不代表重症手足口,即重症手足口可以没有皮疹,可以没有口腔疱疹,可以没有发热,在2008年的高度爆发年份,很多小患者甚至什么外在表现都没有,仅仅在抽搐昏迷好后入院急救查血才证明是手足口的案例。

有以下表现提示孩子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持续高热:体温持续大于 40℃,退热剂难以奏效;

神经系统异常: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嗜睡、频繁呕吐等表现,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就是肌肉在抽搐);惊厥甚至昏迷。

心衰前表现:孩子呼吸和心率明显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皮肤出现花纹。

3.手足口病用什么药治疗?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那我不用抗生素,就用些抗病毒药行吗?答案是不行的,因为目前没有抗肠道病毒的药,所以不要随便使用诸如利巴韦林(病毒唑)等,可以咽喉局部使用重组干扰素喷雾,可以有效抑制咽峡疱疹进一步发展。

使用豉翘退热颗粒、柴桂退热颗粒等口服中药相当于安慰剂,如果口感不接受,反而增加呕吐腹痛等不适,不如不用。

那怎么办呢?其实家长们不要惊慌,手足口病绝大多数(98%以上)是普通型,属于自限性疾病,就是不用治疗自己也能好的。所以,我们做好对症处理,缓解宝宝不适后,等待疾病消退就行了。

对于已经咽峡化脓,白细胞明确增高的病例,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若口服困难可以输液治疗。

4.手足口病如何家庭护理?

纯流质为宜:

孩子口腔疱疹在发病2-5天后会破裂形成溃疡,这时孩子会觉得嘴巴疼痛,尤其是吃东西的时候,所以需纯流质饮食,避免摩擦加重溃疡。

绝对避免冷冻,油炸,干硬食物,减少咀嚼食物

纯流质饮食中应包含糖盐水,补充机体能量和水分,可少量多次慢慢补充。

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破损粘膜修复,加快溃疡愈合

孩子生病后,本来就不愿意喝水,再加上嘴巴疼痛,喝水更少。体内缺水后,身体机能会降低,疾病恢复就慢,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退热剂也难以奏效。如果饮水都困难的小婴儿,应尽早输液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

对于皮肤疱疹和皮疹,普通手足口病时,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对孩子没啥影响,所以不用特殊处理。给孩子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就够了。疱疹较多应避免或小心洗澡湿水,可减少继发感染。

5.得了手足口,怎么隔离,隔离多久,其他孩子怎么办,家里怎么消毒?

首先应住家隔离,避免接触其他孩子,房间消毒水擦地消毒,玩具用具消毒水擦拭,通风,勤洗手,家属带口罩。有条件还可以进行住所紫外线消杀。

6.疫苗只能防一型病毒,还有必要接种吗?

目前,我国研制出了世界上唯一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准确的说是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疫苗,对预防重症手足口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月龄之上,5岁以下的孩子可以接种该疫苗,一共2针,间隔至少1月。

该疫苗只对肠道病毒71型有预防效果,保护效率为90%左右,对于其他20余种肠道病毒没有预防效果,所以,大家也不要以为接种了这个疫苗就不患手足口病了。

我们建议越早接种对孩子的保护作用越好,最好在1岁前完成接种,因为越小的孩子,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几率越大。

另外经常有孩子明明患过手足口病了,还会再次患手足口。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个型号呢,每种型号之间没有交叉保护性,所以,上次是一种病毒感染了,这次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病毒感染,加上手足口病毒本身还在不断变异出新毒株,所以会出现多次患病的情况。比如以前感染的是EV71型的,但是EV71里面还有A基因型,B基因型(B1-B5),C基因型(C1-C5等等)各种亚型,一种亚型感染后,产生针对自己的抗体,对别的亚型还是没有保护作用。这也是疫苗保护意义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

全文完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