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怕得癌症吗?”
“废话,当然怕啊!”
当代社会,每个人都“恐癌”,害怕癌症会无声无息地找上自己。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许多的癌都是没管住嘴,“吃”出来的。
相信大家都听过“致癌物”这个名词吧。自1971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已经对900多个因素(因子)和物质进行了评估。其中有400多个被确定为对人类致癌或可能致癌的因素,且根据致癌程度的不同,将致癌物从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一级致癌物明确对人类致癌。
最可怕的是,我们的餐桌上经常出现一级致癌物,很多人吃得欢快而不知其危害。下面,我们就教大家怎么把餐桌上的“致癌凶手”揪出来。
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黄曲霉菌和寄生菌等菌种产生的代谢产物,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可诱发肝癌、胃癌、肾癌、泪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
泡了很久的木耳、没洗干净的筷子和砧板、发霉的花生和玉米、发苦的坚果、劣质的花生油和芝麻酱、变质的大米等,都有黄曲霉素的身影。
苯比茈
是不是感觉这个名词很陌生,好像没听过,但是你一定知道烤鸡翅、烤鱼、炸鸡翅、炸酥肉……没错,烧烤和油炸食品中暗藏着大量的一类致癌物苯并芘。
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常见于烤制食品、油炸食品、烤焦食品、厨房油烟和汽车尾气。
酒精
“小酌怡情”是大部分人都认同的观点,但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一个涉及约60万人的大样本研究,证明了科学界的主流观点:饮酒“安全阈值”根本不存在,只要酒精入口就会对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全世界每年有80万人因喝酒致癌,酒精本身不是致癌物,罪魁祸首是乙醛。酒精会在人体内被转化成乙醛,乙醛可以直接破坏人体细胞DNA结构,诱发基因突变,有产生癌细胞的风险。
中式咸鱼
中式咸鱼的制作过程中,要对鱼进行脱水处理,还要用高浓度的盐对鱼进行腌制,而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亚硝基二甲胺等亚硝基化合物,这些亚硝基化合物被证明具有致癌性。
除了上文所说的致癌物,生活中还有槟榔、蕨菜、滚汤、热茶等“致癌杀手。
生活中有那么多致癌物,怎么办呢?不用慌,这些致癌物致癌的关键因素是时间和剂量,也就是要看你吃了多长时间,吃了多少,不论时间剂量的致癌物都是耍流氓。
所以,大家要理性看待致癌物,不用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放肆为之,偶尔食用无妨,切不可经常食用。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