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在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需终生管理,尤其是药物治疗。
由于受到每天吃药和长期吃药的困扰,很多人在问是否可以不吃药。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门诊也经常跟大家解释控制血压的必要性和高血压的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的的重要性。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ARNI)、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六类。指南推荐,这六类药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医生会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是:盐替代、健康的饮食和减少酒精、心情愉快、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减重等。
对于不吃药控制血压这点,确实有个别研究提示,有些高血压患者是可以通过不吃药使血压控制好的。这些患者经过严格的非药物治疗,在6年内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且血压恢复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4%相关。不过这项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另外,这是一项观察性探索性的研究,并不代表因果关系。
至今为止,绝大部分高血压是需要吃药控制的。且目前的高血压药物,有着安全、高效、性价比高的优势,能长期使用。
其实,不管用什么手段控制好血压,都需要要科学高效,经常测血压,保持理想血压水平,以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作者:曾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