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年轻的时候,动脉基本是没有硬化的。而且,健康的动脉有弹性且血流通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脂质进入动脉管壁并沉积于内膜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增厚、变硬,甚至变窄。
具体来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
动脉内皮下脂质颗粒的蓄积与氧化修饰:LDL,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过损伤的内皮进入血管壁里(即内膜下),在内膜下与蛋白多糖结合并聚集,接着被氧化修饰。
单核细胞的粘附与迁移:正常的内皮细胞有抑制血液细胞粘附的能力。但LDL颗粒蓄积部位的内皮细胞却需要吸引血液中单核细胞迁移至病灶部位吞噬和清除沉积的LDL。
泡沫细胞的形成:迁移至内皮下的单核细胞随后分化为巨噬细胞,在炎症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巨噬细胞通过吞噬修饰的LDL颗粒形成泡沫细胞。吞噬的胆固醇可通过HDL(高密度胆固醇)转运至内皮外,使巨噬细胞能够继续吞噬脂质颗粒,并最终完成清除工作。因此HDL有抑制泡沫细胞形作用并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如果LDL沉积过多超过HDL转运能力,则巨噬细胞吞噬的脂质不断增多最终必然形成泡沫细胞直至死亡。大量的泡沫细胞沉积在动脉内皮下临床上可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脂纹期。
此时如果采取降低血LDL-C浓度、改善内皮功能等措施减少LDL等脂质颗粒在内皮下的沉积,通过HDL对胆固醇的逆转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消失。反过来,LDL等脂质颗粒的沉积超过机体清除能力则病变继续进展,大量泡沫细胞死亡形成脂池并最终发展成典型的粥样斑块。当斑块会越长越大时就可能会造成狭窄,甚至会把血管完全堵死(图一)。
五、当有很多炎症细胞在脂质沉积以及斑块逐渐形成,甚至到最后斑块可能发生破裂,很多关键环节当中都有炎症的参与,所以动脉粥硬化的形成就是内皮损伤的基础上,脂质不断地沉积血管壁当中,在炎症影响下,平滑肌细胞不断迁移从而形成斑块。
受累及的动脉从内膜开始出现病变,局部有脂肪类物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影响身体内的大中动脉,如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
图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和斑块破裂。
从这个过程看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是血管内皮损伤、脂质的沉积、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