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提前“下岗”了?很多人年轻人都没重视这个问题~

吴璇医生 发布于2025-06-10 11:23 阅读量199

本文由吴璇原创

年纪轻轻,有的人就遭遇缺“齿”危机!

牙周炎,正是让我们的牙齿容易脱落的罪魁祸首!根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35 岁~44 岁的成年人中,牙周炎的患病率超过 3 成,55 岁~64 岁的成年人中这个比例接近 8 成!

这种病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不重视,等到掉牙了再开始重视,却为时已晚。今天,我们来详细聊聊牙周炎。



牙周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牙龈炎通常由牙菌斑诱发,仅累及牙龈组织,经治疗可逆转。一部分牙龈炎如不治疗,可能会发展为牙周炎。

所以,积极治疗牙龈炎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预防牙周炎引起的牙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

牙菌斑是一种复杂而致密的非矿化团块,形成于牙龈线附近,龈上和龈下均可见。如果不用牙刷、牙线清洁,24 小时内即开始累积形成菌斑。

牙石则是矿化的菌斑,也是导致牙周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当它在牙齿上“入住”之后,会吸附大量的细菌小弟,细菌们继续为牙结石“添砖加瓦”,长此以往刺激牙周组织,导致牙周炎、牙龈萎缩等。

此外,牙科修复体,比如填充物、冠、桥或贴面等不良(如边缘悬突或不密合),也可能促进菌斑形成,从而增加炎症,并可能导致牙龈附着和牙槽骨丢失。


牙周炎该怎么治?

除了洗牙,常用的治疗方法还有这些:


1、刮治

牙周刮治,或者也称作龈下刮治、根面平整,这项治疗主要针对的还是牙结石。只不过这些牙结石存在的位置比较隐蔽,它们大量聚集在牙龈深处,仅仅通过前面所说的“洗牙”很难彻底清洁。
这就需要更加小巧的工具来对它们做清洁,这项治疗也会相对更“疼”,一般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不过,放心,只是看着疼痛,完善地麻醉后,在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之后,大多数人还是可以接受的。


2、牙周手术

当局部刺激物处在更深处,单靠洗牙、刮治等基础治疗都无法解决全部问题,那我们还有办法,这就是手术。
牙周手术有很多类型,包括切除、重建、再生、成形及美学修复。通俗点说,就是把覆盖在牙齿周围的牙龈剥离下来,在直视下彻底清除牙齿周围的牙结石,最后才把牙龈缝合回去。
但是又不是简单地缝合回去,因为我们要保证未来这个位置可以更容易被清洁,不利于新的牙结石过多堆积,并且也要有美观的意识。


3、药物

其实药物治疗牙周炎并不是首要的治疗方案,诸如甲硝唑、奥硝唑一类的抗菌药物在急性期炎症的治疗中起到辅助作用,但是仅仅只是对抗缓解一下急性炎症。然而许多缺乏口腔卫生知识的人,往往把吃药当作首选项。
另外,药物在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经常不是吃的——漱口是常见的药物使用方法,另外一种则是把药物塞在牙齿周围的沟里,局部发挥抗菌作用。


4、调磨、固定和拔牙

牙周炎经常伴随着牙齿的松动、移位,而移位的牙齿也会造成咬合关系的紊乱,更容易加重牙周炎的症状。因此,医生也会对于移位的牙齿进行调磨,最后,对于那些因为牙周炎而松动的牙齿,可以考虑牙周夹板进行固定;但也有一些实在留不住的牙齿(看上去一碰就掉的那种),就拔掉吧——没错,拔牙也是一种“治疗”!
拔掉之后还可以通过镶假牙(活动的或者固定的)、种植牙等方式来补齐缺失的位置;而勉强留着不拔,反而会让旁边的牙齿受伤,长痛不如短痛。最后,还要强调的是,牙周系统治疗之后,做好自我口腔保健和定期复查也同样重要


牙缝越来越大怎么办?

1、坚持定期洗牙,去除牙结石

牙结石的长期刺激是牙龈退缩的重要诱因,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本身有牙周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彻底清除牙结石,可以有效预防牙龈萎缩和牙周炎。

如果已经出现牙周炎,应尽快在专业牙周科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化的序列治疗,包括洁治、刮治、牙周翻瓣手术等。


2、正确刷牙,并学会使用牙线

每天早晚刷牙,采用“改良巴氏刷牙法”——记得刷牙的时候牙刷刷毛和牙龈呈45度角,短距离震动清洁牙龈边缘,既清洁彻底又不容易伤牙龈。当然,在牙刷的选择上,建议使用小头、软毛的牙刷。

牙线能有效清洁牙齿间隙中的菌斑和残留物,初次使用可能不习惯,很多人因为从来没有用过还容易出血,但不要怕,长期坚持用下去,对牙齿和牙龈健康非常有益。


3、缺牙后及时修复,恢复咬合平衡

缺牙后要及时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来“填补空缺”,比如种植牙、烤瓷桥、活动假牙等。某些人群如果恰好还存在牙齿拥挤等咬合问题的,还可以通过矫正的方法来消除不正常的空隙。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