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发现牙齿上“长”了小洞的时候
不少人会陷入纠结中:
只是一个小洞,特地去补牙
有点小题大做吧~
可要是不理会,
怕又会有啥严重的后果
牙齿长洞是怎么回事?
我们一般把它叫做蛀牙,在医学上则称之为龋齿或龋病。
龋齿主要是由于未能及时清除牙齿上的食物残渣,使得附着在牙齿上的细菌,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产生龋洞。
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浅龋:
牙齿咬合面有黑线,大牙一般最常见,说明开始蛀牙了,牙釉质被细菌龋坏,但不痛不痒,会出现窝沟龋得及时补牙,而不是去洗牙;
第二阶段——中度龋:
牙齿出现小黑洞,说明引起中度蛀牙,细菌腐蚀来到牙本质,伴随着牙齿敏感,黑色腐败物质其实就是细菌的产物,这时候还可以再补牙;
第三阶段——深龋:
牙齿超过一半烂掉,说明已经重度蛀牙,细菌伤及牙髓牙神经,还伴随着剧烈疼痛,牙神经病变这时得根管治疗处理,挽救伤痕累累的牙齿。
了解这些,我们就能知道:
当牙齿长了小洞时,它至少已经是到达龋病的第二阶段即中龋了,且不能排除第三阶段深龋的可能性。
因为这个病变程度的确实深浅需要通过口腔检查才能判断。将龋洞内的腐质除尽之后检查,也许看起来仅是小洞,但有可能早已到达深龋的程度,甚至已经紧逼牙髓。
发现牙齿有小黑洞
不管的话会发生什么
如果患牙还没得到及时而合理的治疗,牙齿的龋坏范围会更大更深,细菌伤及牙髓,通常伴随较明显的冷热刺激痛、自发痛或夜间痛,这就发展成牙髓炎了,需要进行根管治疗。
如果牙髓炎进一步发展成急性根尖周炎,除了有持续剧烈的跳痛、软组织肿胀,还会有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患者非常痛苦。长期反复的根尖周炎,甚至会引起颌骨骨髓炎,急性期时患者会出现面深部的剧烈疼痛、发热及下唇麻木等症状,慢性期时口腔或面部皮肤会出现经久不愈的瘘管,长期有脓液溢出。
如牙齿缺损太大,无法通过补牙或根管治疗保留,则需要拔除。所以老年人常说的牙齿“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是提示大家牙齿蛀牙了需要及时治疗,以防蛀失去自己的牙齿。
总而言之,发现牙齿小黑洞,尽早处理,早处理,花小钱,处理大事。
日常生活中,
如何预防出现牙齿“黑洞”?
一、合理饮食预防龋齿:
1.少吃酸甜的食物:
因为酸甜的食物会腐蚀牙齿,导致龋齿出现,所以平时尽量减少这一类食物的摄取量,比如柠檬、糖果、糕点等。如果吃了这类食物后,要注意及时刷牙漱口,保持口腔的卫生,减少酸甜物质对牙齿的腐蚀影响。
2.多吃粗糙性的食物:
平时多吃一些含粗纤维丰富的食物,在咀嚼的过程中也可以清洁牙齿,这样就可以减少龋齿的发生。
3.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
如果能为身体补充维生素,可以提高抗龋齿的能力,所以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但是吃了甜味水果也要注意及时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二、正确刷牙预防龋齿:
要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才可以更好的清除牙齿上的牙菌斑,避免龋齿出现。
建议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一次,刷牙的时候应该顺着牙竖着刷,刷完里边再刷外边,每次刷牙的时间在三分钟左右。如果能时时注意口腔卫生,口腔细菌减少,龋齿出现的几率会大大的降低。
三、定期检查:
定期去医院检查牙齿,一旦发现龋洞及时治疗。另外,还要做好定期洁牙,定期清除牙菌斑,减少牙菌斑对牙齿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