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齿」 有个“最佳时期”,别等疼了才想起来拔

吴璇医生 发布于2023-07-18 11:41 阅读量1136

本文转载自未知

  站得歪七扭八

  睡得横七竖八

  能躺着就绝不会站着

  好吃懒做

  干活的时候谁都不能指望上TA

  蛮横起来

  可以说是天崩地裂

  谁都受不了

  这么厉害的是谁?

  对,就是它,今天的主角——智齿

  经受过智齿折磨的人都有个疑问:

  除了发炎

现在,我们就来好好了解


  01、智齿到底有什么用?

  智齿 是人类在18岁左右才萌出的最后一组恒牙,而18岁通常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时期,所以古人将其看作“智慧到来”的象征,才有了智齿的命名。

  智齿通常位于牙弓最后方,上下左右共4颗。

  「存在即合理」

  偷偷告诉大家

  智齿还真的是有用的:

  换牙替补选手

  假如你在啃猪蹄时,不小心咬碎了一颗大牙,这颗牙如果正好在智齿之前,智齿可以作为潜在的「基牙」,让假牙有可挂的地方。

  当然也可以拉过去直接用,还可以拔出来、种下去,顶替其他坏掉的大牙。

  当然

  以上有用的智齿都有一个要求

  长得正!

  这种天生就比较正直,可以直接利用的智齿都是牙中龙凤齿中骄子,中奖几率极低。

  对于倒霉的大部分人,智齿存在的「意义」就比较一言难尽:比如藏片菜叶、卡根肉丝、磨出个溃疡、挤坏前面的牙......


  02、那什么情况要拔智齿?

  总的来说

  大部分人长的智齿都是要拔除的

  那是不是就不存在

  无需拔掉的智齿呢?

  也不是

  值得保留的智齿通常有以下特点:

  位置较正,预计能正常萌出者;

  智齿冠周软组织没有发炎和疼痛史,智齿没有龋坏者;

  有对咬牙。

  那什么情况要拔智齿?

  以下给大家总结了4种要拔除的情况

  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 冠周炎反复发作

  当智齿生长的位置不正时,它与其他磨牙之间就容易产生间隙,食物残渣往往会存留在间隙里,难以清洁,这会反复诱发冠周炎。

  ◉ 智齿龋坏

  当智齿站没站相,倚靠在邻近的磨牙上时,难以清洁的倚靠面,就容易产生窝洞,如果由着它不管,会有很大的几率,造成神经痛、牙髓炎。

  ◉ 与邻牙摩擦太多

  智齿的萌生,往往会导致空间不足,与邻牙无法形成良好邻居关系,长此以往会把原本健康的牙都挤坏,最终落得两颗牙齿都不能保全的下场,这对我们日常的咀嚼非常不利。

  ◉ 上下智齿没有配对

  比如內上颚的智齿长了出来,但是下方并没有与之抗衡的智齿进行对咬。

  这会出现智齿直接磕到同侧牙龈上的情况,反复咬到牙床子会严重影响咬合,牙龈发炎也会反复出现。


  03、拔智齿的最佳时期:13~30岁

  一般来说,13~30岁是拔智齿的最佳时期。在30岁前拔智齿比较合适,40岁后再拔创伤会增大。

  很多人都是到了“不得不拔”时才拔智齿,甚至有的老人80多岁了才来拔,往往又因身体状况不适合而不能拔,那时因智齿引发的问题就很难彻底根除了,有时甚至会影响老人佩戴假牙,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有的智齿已经连累周边牙齿坏掉,不得不两三颗牙一起拔掉,那时伤害就更大了。

  原则上一旦发现智齿发育不良,应尽早拔除,否则将来后患无穷。

  13岁~18岁期间,最好去医院给牙齿做一个“体检”,看看智齿发育情况,以便及早诊治,那时智齿根部还没有形成,尽早手术创伤小。

  需要提醒的是,怀孕前最好拔除可能引发疾病的阻生智齿。


  04、顺利拔智齿,需要做哪些准备?

  为了减少拔牙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拥有愉快的拔牙体验,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若术后需参加重要会议、讲课,或进行剧烈运动等,建议择期拔牙。

  ②女性应避开月经期。

  ③术前应避免空腹、熬夜、疲劳等情况。

  ④完善术前检查,如口腔全景片、CT来评估手术风险。

  ⑤如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有药物过敏史或其他特殊情况等,应提前告知医生。


  05、拔智齿,不建议一次拔4颗

  “长痛不如短痛,我是最勇敢的,我要一次性拔除4颗智齿!”

  你是不是也这样想过?

  别急,你冷静一下。

  因为智齿拔除后会影响进食,复杂的智齿甚至还可能导致术后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等问题。

  所以,为减轻术后反应,建议一次最多拔除同侧上下2颗智齿。而且,如果同侧上下2颗智齿都比较复杂,建议一次只拔除1颗。

  那么,拔完1或2颗智齿之后,什么时候能继续拔除另外的智齿呢?

  建议是间隔1~2周,等待拔牙创面基本愈合,并且局部肿胀完全消退,嘴巴能再次张大时。


好了,说了那么多

肯定还是会有很多小伙伴

犹豫着要不要拔


小吴医生只能提醒

  记得别等疼了才想起来拔!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