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小小的牙缝,可能造成大问题!

吴璇医生 发布于2023-07-17 15:23 阅读量1146

本文转载自未知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的牙齿普遍比较拥挤,很多人都需要进行拔牙矫正。

  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也需要矫正,原因却是相反的:

  牙齿稀疏。

  牙缝大,看似问题小,但影响还真不小:吃东西容易塞牙,拍照不敢自信笑,老一辈还要调侃这是“漏财”……

  那么,牙齿稀疏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牙缝大?到底要不要解决?

  今天,小吴医生就跟大家聊一聊。



  01  牙缝大有哪些危害?

  1.影响美观

  牙缝大最直观的表现之一是影响美观,由于微笑时,牙缝间会出现明显的黑色间隙,患者可能会不敢露齿大笑。

  有的患者担心唾液从牙缝中飞溅出来,也会下意识闭着唇。

  2.损害牙周健康

  牙缝两侧的牙齿由于没有了周围牙齿的支撑,容易东倒西歪。

  牙齿的倾斜、伸长,很容易引起食物嵌塞,牙龈发炎,牙槽骨萎缩,牙齿松动,严重影响咀嚼功能。

  3.增加修复难度

  很多小天使去看医生时,都希望最快地关闭间隙。

  但由于间隙分布不均、周围牙齿移位等问题,前牙区的修复经常会碰到以下两个问题:

  a.用过大的瓷牙冠或贴面关闭间隙,造成牙齿大小不协调;

  b.用过小的额外牙齿填充间隙,不美观,并且修复体体积太小易断裂。

  实际上,如果牙齿缝隙过大,直接进行修复,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而后牙区有长期缺牙间隙,需要进行种植修复时,常常需要磨除两侧或其他健康牙,为假牙创造空间。

  这样一来,就不利于最大限度地保留天然牙。

  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小小的牙缝,小牙缝可能造成大问题,使天然牙为此付出代价!


  02  牙缝大是怎么来的?

  牙缝的专业术语叫做“牙列间隙”(spacing)。

  正常情况下,牙齿应当紧密接触,形成完整的牙弓。一旦这样的连续性受到破坏,牙齿之间出现异常的空隙,就可以诊断为“牙列间隙”。

  牙列间隙的直接病因是:牙量小于骨量。

  产生牙列间隙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

  1.牙齿数目异常

  先天性缺少恒牙,很容易引起牙列间隙。

  如果多长了多生牙,比如常见的上中切牙间的多生牙,在拔除之后也会产生大量的牙列间隙。

  2.牙齿大小形态异常

  部分人群上颌有锥形、圆柱形的过小侧切牙,占据空间少,两侧也比较容易形成间隙。

  3.换牙不齐

  如果恒牙宽度总和较小,而基骨较大,有明显的牙量骨量不调,可能在换牙后直接形成间隙。

  4.不良习惯

  由于很多儿童长期有伸舌、咬下唇、咬手指等习惯,这也可能导致牙齿前突的同时出现散在的间隙。

  5.龋齿

  牙齿因为严重的龋齿,出现广泛牙体组织缺损,彼此之间形成间隙,加重食物嵌塞,进一步加重龋病。

  尤其是乳牙列期孩子,如果长期睡前喝奶或进食后不刷牙,很容易导致大范围龋坏,牙齿由于大面积缺损形成间隙。

  6.牙周病

  长期牙结石、细菌斑块附着于牙齿表面,牙齿周围组织有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牙槽骨和牙龈萎缩,牙齿逐渐松动。

  如果伴随着错合畸形引起的咬合创伤,牙齿唇向展开,就产生散在间隙。

  牙周病患者由于牙齿松动,也容易发生各种异常牙齿移位。


  03  治疗牙缝大有哪些方法?

  1.正畸关闭间隙

  正畸是创伤较小的能有效关闭间隙的方式之一。

  一个好消息是,为关闭间隙进行矫正,大概率不需要拔牙,相比牙齿拥挤的患者,要少受罪。

  2.种植及贴面修复

  通过正畸医生和修复医生的共同会诊,判断最佳方案是种植或是贴面修复。

  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可能需先进行矫正分配间隙,打好基础,再进行种植及贴面修复。

  3.牙周治疗

  如果牙列间隙产生的原因是牙周病导致的牙齿松动,首先应该立即进行牙周治疗。

  控制牙周病进展,使牙齿重新稳固,牙龈和牙槽骨恢复健康。

  在此之后,如果患者的牙周条件能够满足正畸的要求,通过正畸关闭间隙,使牙齿之间产生正常的邻接,有利于牙齿长期稳定。

  4.治疗龋齿

  通过治疗修复龋齿缺损部位,能够很好地关闭牙列间隙。

  5.早期矫治

  从预防角度看,牙列间隙可以从儿童替牙期进行预防。

  如果产生牙列间隙的原因是儿童咬唇、咬手指、口呼吸等肌功能紊乱问题,通过改变儿童的不良习惯。

  锻炼肌功能,可以在替牙过程中就关闭异常的间隙。


    牙列间隙是一种常见的错合畸形。

  相比之下,通过正畸与修复的配合,牙列间隙的矫正往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矫治过程也相对不那么复杂。

  比如一般不需要拔牙。

  但也正是因为“看起来不像大问题”,所以经常会被很多人忽略。

  实际上,关闭过大的牙缝,不仅有利于美观,同时有利于牙周的健康及牙列长期稳定,实现80岁仍有20颗牙齿的目标!

  最后,祝大家有一口健康自信的牙齿~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