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小习惯,有些好,有些不好,及早更正很有必要,尤其是小孩子。
因为很多不良习惯平时看似没什么,可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譬如:吮指(嘬手指)、吐舌、咬唇、口呼吸、偏侧咀嚼、咬物和异常睡姿等等。上述这些坏习惯不仅会造成牙齿和面型的改变,更重要的的是对孩子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坏习惯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呢。
影响牙齿生长的不良习惯
吃手指,引起上前牙突出形成龅牙
吸吮手指,此动作在2到3岁时属正常生理活动,无须担忧,但是过了这个时间段,如果惯继续,可就容易造成明显的牙齿错合畸形。脸颊两侧的收紧,造成牙弓狭窄和腭弓高拱,同样会造成牙齿前突和龅牙。
长期吐舌、伸舌头,导致错合畸形
吐舌多发生在换牙期,孩子常常会舔松动的乳牙或新长出来的恒牙。这种习惯同时发生在上下前牙,就会形成双合前突;而如果仅发生在上前牙或下前牙舌侧,则会造成深覆盖或下牙前倾,甚至下牙包住上牙的情况。
小心咬唇习惯变侧面杀手
很多腼腆害羞的孩子或者紧张的时候都有咬唇的习惯。咬下唇会增大上前牙唇侧和下前牙舌侧的压力,容易造成牙齿前突变“龅牙”。而咬上唇习惯则会形成“地包天”,不管哪种形式的牙齿畸形,在小孩子的发育期,对面容的影响都是很不好的。
口呼吸习惯,会让下颌后缩没下巴
口呼吸时脸颊压迫牙弓两侧,妨碍其宽度发育,形成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此外为了扩大鼻咽通道,儿童常会做出抬头前伸的动作,但下颌被牵引向下或下垂,久而久之会造成下颌后缩畸形。
偏侧咀嚼习惯,小心变大小脸、歪脸
用则进不用则废,常只用一边咀嚼食物,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偏侧咀嚼习惯,使没能得到咀嚼功能刺激的一侧牙齿因发育不足,出现颜面部不对称的情况。而且缺少咀嚼的那部分牙齿自洁功能降低,使牙石、牙垢堆积,更容易得牙周组织疾病等。
咬物习惯
本质上和吮指习惯差不多,都是特定生长发育时期的正常生理反射,短期并无严重影响,如果长期存在影响了口腔颌面部生长发育,就会导致局部性开合畸形的发生。
异常睡姿和托腮
常用手、肘或拳头枕在一侧睡觉,或者托腮看书、思考。这些习惯不仅影响姿势、体型的发育,也会影响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出现面部结构的不对称的情况。
好习惯需要坚持,坏习惯难以改正,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有这些不好的习惯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纠正哦。如果纠正有困难,可以选择就医帮助牙齿矫正。
把握好矫牙三大黄金时期
乳牙期(可避免地包天)
乳牙期主要指孩子3~5岁左右。这一阶段孩子的自律性差,不知不觉中可能形成很多不良习惯,如吮指、乱舔舌头、咬嘴唇、偏侧咀嚼、咬东西、睡前吃糖、乱剔牙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对孩子的牙齿及口腔健康造成极大的损伤。
因此,这一时期最易形成乳牙反颌,俗称“地包天”。如果能及时对已发生的畸形进行早期治疗,阻断其发展,并通过早期控制引导颌面良性发育,就可以预防地包天。如果孩子有伸舌、咬唇等不良习惯,在这个阶段也可以得到纠正,预防错颌的发生。
替牙期(可矫治功能性错颌畸形)
女孩在8~10岁、男孩在9~12岁一般都属于替牙期。
这个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青春前期,如果孩子是由于不良习惯、舌干扰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或骨性错颌畸形,这一阶段的治疗可以充分利用颌骨的生长潜能,通过促进或抑制颌骨的生长而达到治疗目的,对改善儿童面型和功能更有利。
因此,儿童在替牙期阶段,如发现孩子有咬唇、伸舌、前伸下颌等不良习惯以及有面型异常和牙齿排列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牙科找正畸专业医师检查评估。
恒牙早期(牙齿矫正的黄金时期)
女孩在11~14岁、男孩在13~15岁一般属于恒牙早期阶段。
这一时期一般认为是矫正牙齿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时孩子大多数的恒牙已经萌出,牙弓发育已基本完成,牙齿不齐也已基本定型。
而且,这一阶段孩子的牙床正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改建能力还很强,牙齿矫正正好可以很大程度地利用孩子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潜力,使牙齿移动及牙槽改建达到最佳水平。因此,这一阶段不仅利于牙齿移动,而且一些较轻微的颌骨发育问题仍可能被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