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是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调查显示,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38.5%,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71.9%。我国成年人患龋率达到88.1%,也就是说十个人里面有九个都患有龋病。
龋齿又称蛀牙、虫牙
龋齿俗称蛀牙、虫牙,是一种以细菌感染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导致牙体硬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颌骨炎症等并发症。
龋齿可见于乳牙萌出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不同年龄段其患龋几率不尽相同。5~8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会达到一个高峰;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和牙根暴露,容易引起根面龋,患龋率明显增加达到另一个高峰期。
易感人群
1.饮食习惯不良者:如喜食甜点、饮料等含糖较多的食物,尤其是可乐等碳酸饮料;
2.口腔卫生欠佳者,如没有刷牙习惯或坚持不好,以及佩戴正畸矫治器的患者;
3.抗龋能力较差者,如唾液分泌较少、牙齿排列不整齐等;
4.还有因颌面部肿瘤进行过放疗的患者以及干燥综合征患者。
了解一下龋齿的原因
目前公认龋齿的病因是“四联因素”学说,包括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四个因素。
细菌是指造成龋齿的致病菌,主要有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的细菌,细菌不直接破坏牙体组织,而是通过产酸引起牙齿脱矿,继而形成龋损;常见的致龋菌主要有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和放线菌等。
食物是指我们进食的又能被致病细菌利用的食物,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常见的有各种淀粉类食物,尤其是蔗糖,这些食物既可以被细菌生长繁殖所利用,也容易粘附于牙面,进一步吸引细菌粘附在牙齿表面;
宿主是指被细菌寄生的人的全身情况、口腔情况及牙齿的情况,包括有全身免疫水平、口腔唾液分泌、进食习惯、牙齿表面的缺陷等等;
时间是指龋病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
龋齿有什么症状?
初期症状
牙齿表面开始有无光泽的白色斑块或因着色而呈现黄褐色,一般无明显龋洞。临床上称这一期的龋齿为浅龋。
中期症状
龋病若没有及时治疗,则会慢慢形成龋洞,此时会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塞等)比较敏感,遭受刺激容易感到酸痛,刺激去除后症状即消失。这一期的龋齿,临床上叫它为中龋。
后期症状
一般龋洞比较大,龋损已达到牙本质深层,用牙科医生的探针或牙签等物体触碰有明显疼痛感,对外界刺激可出现比中期更明显的疼痛反应。这一期的龋齿,临床上叫它为深龋。
龋齿的自我检查
1、牙齿颜色
对镜仔细观察牙齿有无颜色的异常改变,前后牙都要观察,两牙间的邻间隙有无颜色改变,不能只看前牙忽视后牙,牙齿唇颊面的牙颈部等颜色的改变。
如果咬合面的窝沟处颜色呈墨浸状,有可能牙齿已经龋坏。
2、牙齿质地
被细菌侵蚀后的牙齿硬组织会脱钙、变软,在承受嚼压力时可能断裂,形成较大的龋洞。
3、牙齿形态
发生龋坏的牙齿的表面会变得不完整,有的形成洞、有的形成小碎块脱落。
4、牙面清洁度
牙面经常粘有食物、软垢等,有刷牙去除不了的色素沉着。
5、自觉症状
在遇到冷热刺激或吃酸甜食物时,有酸痛不适的感觉。
有以上异常改变或有自觉症状时,建议及时去牙医处做进一步检查及必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