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科普宣教——早防早治,守护记忆

陈金仁医生 发布于2025-04-04 22:33 阅读量289

本文由陈金仁原创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手显微外科/老年认知障碍中心 出品

一、认识阿尔茨海默病

1. 病因与危险因素

核心病因: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元损伤,引发记忆与认知功能衰退。  

危险因素:高龄(>65岁)、遗传(如APOE ε4基因)、高血压、糖尿病、脑外伤、长期缺乏社交与认知刺激等。  

2. 临床表现

早期:近事遗忘(如忘关煤气、重复提问)、时间地点定向力下降、执行功能减退(如不会算账)。  

中期:语言能力下降、性格改变(多疑、暴躁)、生活自理困难。  

晚期:完全依赖他人照料,丧失语言能力,可能合并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图片发自160App



二、诊断与评估

1. 诊断流程

初步筛查: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精准诊断:头颅MRI(海马萎缩评估)、PET-CT(脑代谢与淀粉样蛋白显像)、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外周血生物标志物检测。  

鉴别诊断:需排除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抑郁症等。  


图片发自160App



三、治疗方案——药物与手术结合

1. 传统药物治疗

改善症状: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  

延缓进展: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单抗类药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2. 手术治疗(突破性技术)

技术亮点:我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手外科及显微外科团队在深圳率先开展国际先进的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快速引流颅内大分子蛋白,减轻颅内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临床成果:目前已完成手术近80例(广东省病例数最多单位),术后患者情绪、睡眠、脾气明显改善,步态改善,反应能力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大大减轻家属照顾压力,获得家属好评,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适用人群:诊断为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无严重基础疾病能耐受手术患者。  

四、预防与管理——全周期健康护航

1. 一级预防(未病先防)

生活方式干预:地中海饮食(富含Omega-3、抗氧化剂)、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戒烟限酒。  

慢病管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降低血管性风险。  

认知训练:阅读、棋类、音乐疗法等刺激大脑活跃度。  

2. 二级预防(早筛早诊)

高危人群筛查:我院老年认知障碍中心供认知筛查、基因检测服务,助力早期发现。  

3. 三级预防(延缓进展)

多学科协作:神经科、手外科显微外科、老年医学科、康复科、心理科联合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涵盖药物、手术、认知训练、家庭护理指导。  

五、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特色服务

老年认知障碍中心:响应国家“健康老龄化”战略,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惠及深圳及周边地区患者。  

专业团队:手显微外科显微外科联合神经科、老年医学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手术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图片发自160App

  

公益支持:社康定期举办认知健康讲座、提供筛查及术后随访服务。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