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后来都怎么样了?

彭松林医生 发布于2022-04-11 20:52 阅读量997

本文由彭松林原创


在手机普及率如此高的现在,地铁、公交等场所不拿出手机出来玩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现代人。
 

图片 2.png

但是,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脖子好像越来越沉,感觉头随时都要埋进手机屏幕里。

图片 25.png

脖子们承受了它们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

慢慢的,颈椎病就来了。

图片 22.png

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神经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多为单侧,但亦可为双侧,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以长期伏案工作,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
 

图片 12.png

临床上主要有以下表现:

颈部疼痛和发僵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还可伴有肩部、肩胛内侧缘或胸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咳嗽、喷嚏及深度呼吸时可使疼痛加重。颈部活动时也可有弹响感。

这就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吧~~~

图片 23.png

但其实最典型的还是单侧或双侧沿神经根支配区的上肢麻木和(或)放射痛。上肢会自觉沉重,无力,有时持物坠落。

毕竟颈髓神经根从脊髓出来之后,便沿着上肢开始走行,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

图片 27.png

还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感),晚期可有肌萎缩及肌束颤动。

体征上: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患侧背部的肌肉可有压痛,椎间孔部可有压痛并可使上肢疼痛加重。

图片 29.png

受累神经根所支配区域感觉改变、肌力减弱、肌肉压痛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痛点封闭无明显效果。

——————————————————————————————————

脊髓型颈椎病是55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导致脊髓功能进行性损害的退行性疾病,也是成人痉挛性截瘫的最常见致病因素,并且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递增。

相较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影响的是脊髓,表现也有一定的区别。

脊髓型颈椎病常表现为颈痛、头颈疲劳。这点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似。


图片 31.png

还有典型的颈脊髓损害的表现,通常首先累及下肢,可有肢体的麻木无力,步态不自然,有种“踩棉花”的感觉;双手精细动作能力下降,四肢感觉减退或过敏,以及本体感觉障碍为主的深感觉改变。

(深感觉是指感受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等深部结构的本体感觉,即肌肉是处于收缩或舒张状态;肌腱和韧带是否被牵拉以及关节是处于屈曲还是伸直的状态等的感觉。)

图片 32.png

体征上:

腱反射活跃或亢进,Hoffmann征阳性。

(腱反射指叩击肌腱所引起的有关肌肉的突然收缩;

Hoffmann征为上肢的锥体束征,检查方法是用左手托住病人一侧的腕部,并使腕关节略背屈,各手指轻度屈曲,医生以右手食、中两指夹住病人中指远侧指间关节,以拇指迅速向下弹刮病人中指甲,正常时无反应,如病人拇指内收,其余各指也呈屈曲动作即为阳性。)

图片 8.png




可能这样子说还不是很直观,换个说法,假如病程进入中后期,脊髓可能因为不可逆的损伤导致严重残疾!

图片 34.png

简介:

彭松林,医学博士(M.D)、哲学博士(Ph.D),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脊柱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香港大学博士毕业,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10多年,获得“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称号。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南加州大学深造学习。目前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COA)基础学组青年委员,NASS、ASBMR、ORS会员。擅长脊柱退行性疾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疾病)的微创和开放手术,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微创手术。科研团队长期从事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在Nature Medicine, 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JBMR,Bone,JOR等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基金近15项。

彭博士门诊时间地点:每周四全天;深圳市人民医院(二门诊)门诊大楼12楼5号诊室。深圳市人民医院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17号(地铁3号线翠竹站D出口),挂号电话:0755-82297791。

160挂号:


 

幻灯片1.jp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