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治理策略

彭松林医生 发布于2022-02-27 18:32 阅读量843

本文由彭松林原创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彭医生的科普讲堂。最近科里治疗了一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人们的预期寿命普遍延长,颈椎腰椎等疾病也成为困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顽疾。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策略。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患,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渐进性疾病。后纵韧带骨化症在黄种人中很常见,它是由日本学者首先发现,60年代作了较多报道,因在日本人中发病率较高,曾被称作“日本人病”。我国发病率约为0.54%~1.64%,与日本人较接近。

手术治疗OPLL症的目的是解除脊髓、血管和神经根的压迫,以及稳定病变颈椎的椎间关节。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考虑骨化灶的部位、范围和椎管狭窄程度。颈前路手术包括:①前路骨化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加内固定术。一般认为适用于下列情况:以下≤3个节段的0PLL,骨化灶厚度≤5m,椎管狭窄率<45%,对于孤立型骨化灶,其椎管狭窄率>45%,作者也多采用颈前路手术,但必须行骨化灶临近两椎体的次全切除。充分显露骨化灶后,可见骨化灶明显压迫脊髓。可见对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明显的颈椎失稳可行颈前路单纯融合固定手术,但对于邻近节段的退变仍然是目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颈后路手术主要有椎板切除术和椎板成形术,目的是使脊髓得到向后移行的空间,从而避开来自前方的压迫。对于椎板切除术减压宽度应在2~2.5cm范周之间,宽度太窄起不到减压效果,太宽容易引起C5神经根牵拉性麻痹,与前路骨化灶漂浮法一样,纵向减压范围应足够。若行椎板成形术,开门应超过1cm,开门太窄会导致减压效果差,还要注意再关门的问题。颈后路手术适用于:①骨化灶>3个椎节;②骨化灶累及C,2或C6.,延伸至胸椎;③骨化灶厚度>5mm;④伴发急性脊髓损伤需广泛椎板切除减压者。当混合型OPL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局部存在显著增厚的骨化块时,可考虑前后路联合手术。

    对于后纵韧带骨化症,我的体会是,连续型多行后路椎管扩大,孤立型多行前路手术。前路手术能有效的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直接解除骨化物压迫,神经功能恢复率更高;K线的概念:在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上,C2与C7椎管中点的直线连线即为K线,K是英文Kyphosis(后凸)的首字母。K线阴性的患者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向背侧退让不足,神经症状的改善不佳,这样的病例选择后路减压手术是不恰当的,应将前路减压手术作为首选。K线阳性组行后路减压手术的疗效明显优于K线阴性组。这说明术前使用K线能够对后路减压手术的疗效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地辅助医生在术前决定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OPLL引起的脊髓病的治疗效果。发育性椎管狭窄的患者通常神经损害更为严重,应进行后路减压手术。颈椎前凸或后凸的情况是另外一个决定手术入路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手术入路各有优缺点,严格选择合适适应症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为患者带来更大的收益是我们的宗旨。

简介:

彭松林,医学博士(M.D)、哲学博士(Ph.D),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脊柱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香港大学博士毕业,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10多年,获得“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称号。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南加州大学深造学习。目前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COA)基础学组青年委员,NASS、ASBMR、ORS会员。擅长脊柱退行性疾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疾病)的微创和开放手术,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微创手术。科研团队长期从事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在Nature Medicine, 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JBMR,Bone,JOR等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基金近15项。

彭博士门诊时间地点:每周四全天;深圳市人民医院(二门诊)门诊大楼12楼5号诊室。深圳市人民医院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17号(地铁3号线翠竹站D出口),挂号电话:0755-82297791。


160挂号:

160.jp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