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刘德华主演的《无间道》,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给我一个机会,我想做好人。”
世界上有很多人做了坏事,但是本质还是好的,如果通过改造能够改过自新,那么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果呢!
就像临床上所遇到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没错,介绍脊柱骨巨细胞瘤才是我的目的)
骨巨细胞瘤,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局部呈侵袭性生长的原发性骨肿瘤,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病理组织学的特点为含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单核细胞。2020年出版的《WHO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将骨巨细胞瘤定义为中间型、局部侵袭性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归为1(即交界性,生物学行为不确定),其ICD-O编码为9250/1。
骨巨细胞瘤发病率约占所有原发良性骨肿瘤的23.96%,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1.61%。其中,脊柱骨巨细胞瘤较为少见,占全部骨巨细胞瘤的10%,以骶尾椎多发,其次为腰椎、胸椎、颈椎。
脊柱骨巨细胞瘤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出现对应部位的疼痛。如未及时治疗,则不仅症状会逐渐加重,还可能发生脊髓压迫,出现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临床上诊断脊柱骨巨细胞瘤主要从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症状和体征
疼痛:是脊柱骨巨细胞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通常是最初症状,甚至是就诊时的唯一症状。主要是由于肿瘤侵犯局部组织而引起,但早期疼痛往往不典型,负重及行走时加重。骨巨细胞瘤侵袭性生长还可能导致椎体的病理性骨折,从而引起疼痛。
神经功能障碍:是除疼痛之外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由肿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引起,和神经根受压的程度相关,主要表现为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由于脊柱骨巨细胞瘤呈偏心性生长,因此症状通常偏向一侧肢体。
脊柱畸形:可由椎体病理性骨折引起,也可由肿瘤造成的疼痛刺激而出现脊柱侧弯。
②影像学检查
x线:
可见膨胀性、溶骨性破坏,肥皂泡样改变不明显,周围无硬化带和骨膜反应。偶可见病理性骨折。
CT:
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夹杂囊性低密度灶,大部分病灶边界清晰,少数病变呈“虫蚀状”破坏,边界不清。病灶内无明显钙化,无明显骨膜反应和新生骨。病变椎体压缩呈“哑铃状”,椎体前后缘、左右缘呈球形膨胀性改变。
MRI:
大多数脊柱骨巨细胞瘤T1呈低或等信号,T2呈低或等或混杂信号,瘤体周边可见T1、T2低信号的线样影。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
③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诊断脊柱骨巨细胞瘤的金标准,镜下可见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被单核细胞包围。
简介:
彭松林,医学博士(M.D)、哲学博士(Ph.D),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脊柱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香港大学博士毕业,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10多年,获得“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称号。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南加州大学深造学习。目前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COA)基础学组青年委员,NASS、ASBMR、ORS会员。擅长脊柱退行性疾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疾病)的微创和开放手术,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微创手术。科研团队长期从事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在Nature Medicine, 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JBMR,Bone,JOR等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基金近15项。
彭博士门诊时间地点:每周三全天;深圳市人民医院(二门诊)门诊大楼12楼5号诊室。深圳市人民医院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17号(地铁3号线翠竹站D出口),挂号电话:0755-82297791。
160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