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彭医生的科普讲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老年疾病越来越普遍。老年人的弯腰驼背现象明显增多。下面就介绍一种引起老年人腰背痛的常见疾病,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是指因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可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或下腰椎不稳症。
根据病因可分为5类:先天性腰椎滑脱、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创伤性腰椎滑脱、退行性腰椎滑脱、病理性腰椎滑脱。
根据上下椎体滑移的严重程度,腰椎滑脱可分为Ⅰ~V度。I度滑脱椎体向前移位为下位椎体前后径的25%,Ⅱ度25%-50%,Ⅲ度50%-75%,Ⅳ度大于75%,V度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完全分离。
对腰椎滑脱患者来说,并不是每一个腰椎滑脱症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X射线片提示有腰椎滑脱的患者仅约50%有临床症状,多数患者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缓解,最终只有1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其手术指征:
(1)经保守治疗后腰背部疼痛症状不缓解;
(2)严重的腰椎滑脱;
(3)X射线片证实腰椎滑脱呈进行性发展;
(4)伴发持续性神经根压迫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者。
手术治疗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最有效方法,理想的手术治疗应该包括受压神经组织的减压、滑脱椎体的复位或部分复位,滑脱椎体与邻近椎体的植骨融合。
对于腰椎滑脱症需要手术的患者,手术的入路主要有前路手术、后路手术。
1、前路手术。
自椎体前侧进入,减压彻底,融合稳定。可以很清楚完全摘除病变的椎间盘组织,清除终板后,植骨床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植骨融合,降低复发率。可用于后路手术失败的翻修。避免损伤椎管内的神经。稳定性更高。
其手术适应证:
①单一的椎体滑脱者
②后路椎板切除后有腰椎滑脱者。
③假关节形成后的翻修术
④有骨质疏松致使螺钉植入困难,需要前路支撑以维持稳定者。但是单纯的前路手术无法解决因黄韧带、椎板、小关节增生导致的椎管狭窄的问题,所以,峡部裂型滑脱以及合并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有神经根压迫症状者不是前路手术良好适应证。
而且该术式手术视野深、操作难度较大,容易误伤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骼总动静脉,术中出血多、危险性较大。
2、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不需要剥离或烧灼竖脊肌及切除棘突、全部椎板、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就可以完成减压、复位、植骨固定术。又避免肌肉的损伤,降低术后腰痛的发生率。
3、经传统后正中入路。经传统入路减压彻底,复位较好,但是此入路对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损伤较大、出血多,术中神经、肌肉组织牵拉多,术后容易出现慢性腰背部疼痛。
对于老年腰椎滑脱需要手术的患者,我使用微创肌间隙入路治疗了多例,患者术后的引流量和腰背部疼痛确实对比传统入路明显减轻。术后效果都非常满意。下面就把近期我做的两例患者给大家分享一下。
女, 67岁 ,腰痛20年,加重2年。跛行,不到100米就需要休息一次。查体:
L5/S1阶梯感,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双侧腱反射减弱。行后路微创肌间隙入路滑脱复位钉棒内固定术、神经减压松解术。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女, 65岁 ,左侧腰腿痛5年余,加重2月。跛行,不到50米就要休息。
查体:左侧踝背伸力及踇背伸力III级、跖屈力IV级,小腿后外侧、足底、足背浅感觉减退。
既往糖尿病。
行后路微创肌间隙入路L4/5,L5/S1融合,滑脱复位钉棒内固定术、L3/4减压神经减压松解术。
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术多种多样,各自有优点也有缺点,选择自己熟悉的手术方式解决问题,为患者解决病痛才是根本目的。